书籍 夹缝生存的封面

夹缝生存

[美]阿莉莎·夸特

出版时间

2021-09-01

ISBN

9787573000965

评分

★★★★★

标签

社会学

书籍介绍

“中产阶级”曾经意味着什么?

它意味着你可以养育两个孩子,去高质量的公立学校。

它意味着拥有一栋房子,不需要多大,但是是自己的。

它意味着工作日六点准时下班,和家人一起欢度周末。

《夹缝生存》描述了如今中产阶级家庭的真实境况:社会保障越发薄弱,生育成本不断上涨,怀孕歧视和性别歧视频现、中年失业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白领难以拥有正常的工作时间,更别提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作者采访的对象包括大学教授、律师、护士和儿童保育员等,这些传统职业的回报已经远不如当年。面对着高额的房租、沉重的医疗和教育负担,他们不得不为了维持表面上的体面疲于奔命。对如今这一代人来说,想要过上父母当年的生活似乎已经不可能了。

【编辑推荐】

★贫者越贫,富者越富,消失的中产都去了哪里?

——20年来,这一代美国人的生活成本提高了30%,医疗支出翻了一番,房价高不可攀,职场环境恶化,育儿成本陡增。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威胁到传统白领的工作岗位,电视节目只关注特权阶级和明星生活、粉饰太平。作者从住房、育儿、生育、住房 等多个角度切入,向读者呈现中产面临的系统性困境全景。

★疲于奔命却只能勉强维持体面,从“中产”到“破产”只有一线之隔

——白天上课晚上开Uber的教师,人到中年进修第二学历、却被“二次收割”的失业者,忙于工作无法照料孩子、只能交给托儿所的上班族……作者采访了那些在阶层跌落边缘挣扎的普通人,通过他们的叙述,勾勒出当代中产焦虑生活:只有现在,没有未来,只有生存,没有生活。

★《我在底层的生活》《失业白领的职场漂流》作者芭芭拉·艾伦瑞克推荐:

“凭借生动的故事、敏锐的分析和智慧,夸特剖析了中产阶级的坠落,也提供了解决方案和希望。”

★《纽约时报》2018年夏季最佳读物。《金融时报》《卫报》等媒体联合推荐

目录
第1章 难以置信:怀孕与职场压迫
第2章 高学历的穷人
第3章 极限日托:工作的代价
第4章 阶级下跌:身处顶层的底层人
第5章 保姆的挣扎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谁要看那些存心让你觉得自己又穷又老又不酷的 Instagram ?”一位女士对我说。“Facebook 就是魔鬼。”
2022.2.3
这本很好,脉络清晰,事实-分析-固有解决之道的失效-突围的可能,写得平实诚恳,不少内容对我个人很有用,可以说应证了一些自己的观察和决策,也对未来再次调低了期望值。
修行35th,三星半,此书倒也很好的介绍了当今美国在经济衰退中社会阶层流动性名存实亡,收入差距贫富悬殊过大,社会就业职位减少,AI挤压工作职位,因而内卷严重,高学历者亦难自给,随之而来的职场女性歧视愈演愈烈等等等等现实问题,可以说是很有意义的。但是,作者举例使人极为费解,或因美国孕期无薪,或因单亲妈妈且孩子有病,又因美国保育托管孩子价格高昂,给人一种养娃是美国中产返贫主因的感觉,孩子不仅花费高昂,且挤压掉了人们几乎所有的时间,而如果把时间花在工作上,孩子则会出现凉薄的想法,就像那个看电影中遇险的孩子时冷冷评论的小女孩所说“他们居然指望父母会来救自己,真是太傻了。”我再度不敢生娃了,钱和时间都留给自己吧!
学历贬值,工作时长,高房价,人工智能,零工经济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这本书给我们最大价值是提醒我们不要低着头只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埋头苦干,也要看看周遭发生的事情。时代的洪流个体是无法抵抗的,那我们还可以做两个事,一是感知世界的变化,二是想办法减少变化带给自己的巨大的冲击。
太喜欢这类纪实作品了。真实反映个体的生存困境。
角度文字发人深省,要如何做顺应时代,将来有哪些危机潜伏。这个角度可以打4分。但有些章节只取局部极端例子,有些片面,也许是想见微知著,感觉像命题作文了。
幸亏他来了鹅城。可怜美国这类研究出了象牙塔也是止步于竞选文稿,进不了政策面
- 刚开始读的津津有味,读到后面越来越觉得作者有凑字数的啰嗦之疑,同一个观点反复不停论证,例子也是说了又说,但并没有深入探讨造成这些现象的底层原因。 - 作为睡前读物,读完全书最大的感受就是,美国现在的情况也许很快甚至已经是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了,让人不禁有了深深的忧患意识,对未来的期望值也逐渐下降。都说90后00后这一代人很丧,那也确实是因为我们这代人越来越看不到阶级向上的希望了,有的只是无止境的压力和阶级下跌。 - 每一章所阐述的人群,都是生活中表面上看似过得很好的“中产阶级”,而实际这些人都不过是在“夹缝中生存”,被squeezed,这本书结合《东京贫困女子》和《工作、消费主义与新穷人》一起看,会对社会、对制度、对阶级以及对贫困,有全新的认识。 - 普世之下,我们也不过是蝼蚁之民罢了。
做销售的都知道一定要避免接触到“倾诉型客户”没有任何实质进展,反而叨逼叨把你当成废话垃圾桶,一聊聊3-4个小时,给丫聊爽了,却耽误了自己时间,结果狗屁成果没达成。这本书就是倾诉型作家写的,叨逼叨没一句干货,连你丫邻居家孩子爱听什么儿歌都写书里?!通篇废话,烦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