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回望:一个经济学家是如何长成的的封面

回望:一个经济学家是如何长成的

张维迎

出版时间

2022-11-01

ISBN

9787573008237

评分

★★★★★
书籍介绍
“我的根深深扎在陕北的黄土地中” 经济学家张维迎长成之路纪实 “我用短短的40年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 从经济学家视角看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态变迁 “农村可以出作家,但不大可能出经济学家。” 而本书则是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如何从农村的土壤中长出来的一则纪实。敬重教书先生的母亲、爱栽树的父亲、将学生看作孩子的中学老师、作为保护人的大学同学、经济学启蒙恩师、诺奖得主、亦师亦友的不记名导师……他们不仅滋养了作者的品格,也影响了作者经济学思想的形成,让我们从中看到作者经济学本质的由来。 “从‘画家’到‘油漆匠’”的发小、“一心想当村主任”的小学同学、想做学问却进入商界的好友、“当官为办事”的公社书记、作为陕北文化活字典的“非典型官员”、挂面书记和柳青作品收藏家……他们的成长经历也影响了作者作为经济学家的所思所想。 这是一个经济学家的长成故事,也是一个时代的经济生态写照。 张维迎 1959年生于陕西省吴堡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1982年获西北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84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国家体改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1990年9月入牛津大学读书,1992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4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著有《重新理解企业家精神》、《市场的逻辑》(第三版)、《市场与政府》、《理念的力量》、《经济学原理》、《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信息、信任与法律》等。
目录
序言
我的母亲
父亲九十
发小玉平
村主任霍东征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看到给杨小凯的那封信不禁动容,杨小凯之于维迎老师也许犹如孑然夜行时的皎皎月光,他所颂扬的那种超越现实、超越功利的想法其实未必如是伟大,他身上的赤诚、果敢与执著即是最好的答案。p.s.有了这本书能更好认识到“斯密-熊彼特增长模型”何以诞生。
文风朴实无华,感情真挚深沉,一本好书。 一连串的偶然,造就了今日的经济学家张维迎,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改革开放,张先生也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不断鼓吹改革、推动改革,在个人与时代的互动与激荡中,成就了丰富的人生。
记忆片段合集。“一个经济学家是如何成长的”确实吸引我拿起了这本书,但读过之后,书名带来的预期让我只留下失望。
张维迎老师的回忆录,可以看做个人记忆对抗集体记忆一种努力,也可以看出个人命运转折之外的宏大时代背景。 ——推荐人:徐瑾 公众号“重要的是经济”主理人、经济人读书会发起人
接地气,不忘本
一个经济学家的乡土气息,清新自然,真没想到张老师是陕北人。
岁月、人和事;从陕北黄土高原小山村出来的牛津博士北大教授经济学家的纪实随笔集;母亲、父亲、发小霍玉平、小学同桌村主任霍东征、公社书记曹志勤、研究陕北方言的王六、推出空心挂面的乡长王德烽和收藏柳青作品的记者张永强、西北大学同学田丰、莫干山会议发起组织者之一的刘佑成、中学老师李务滋、大学导师何炼成、剑桥大学教授诺奖得主导师莫里斯;怀念杨小凯、吴堡中学师生情……
“这本书讲的是土壤的故事、园丁的故事,不是树的故事。”本书重点不是回顾作者本人的经历,更多是讲述影响作者的人的故事,如父母、老师、同学等,其中首篇“我的母亲”一文感人至深。
张维迎是一个真正的学者,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思想家,这个转型甚至迷惘时代亟需的思想家,有见识,有风骨。虽然没有达到完美的标准,但瑕不掩瑜,作者身上散发出来那种理想主义的光辉,尤其让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