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念念远山的封面

念念远山

[英] 罗伯特·麦克法伦

出版时间

2024-05-01

ISBN

9787573506023

评分

★★★★★
书籍介绍

“山是所有风景的开端和结束。”

·

罗新、杨照、陈以侃 联合推荐

《失落的卫星》作者刘子超 :麦克法伦具有参透风景本质的魔力

·

◶ 罗伯特·麦克法伦惊艳首作,攀上陡直冰封的高山,回溯人类内心最炙热的情感

◴ 当代最好的行走文学作家×剑桥大学教授×最年轻的布克奖评委会主席,行走文学三部曲启程之作,科学与诗意交汇,心智和体验穿透风景

◵ 人类为何要冒死攀爬高山?解开高山蛊惑人心的瑰丽谜团,书写人山之间恐惧、迷恋、征服的罗曼史

◷ 地质学×历史学×生物学×文学,一场穿越三百年的地质时空之旅:山是所有风景的开端,每块石头都是历史书,在大脑中刮起冰山风暴

◵ 《深时之旅》作者代表作,获《卫报》首作奖、毛姆文学奖,罗新、杨照、刘子超、陈以侃联合推荐

◷ 新锐设计师汐和操刀设计,渲染心灵之山的瑰丽梦幻;专业编译,精准传递麦氏写作的硬核与诗意

·

《念念远山》是剑桥学者罗伯特·麦克法伦“行走文学三部曲”的启程之作。

仅三个世纪前,山脉还被视作大自然的粗率造物、地球表皮上的“疖子”。人们普遍相信高山险坡上游荡着邪灵,山顶上则住着神灵——可千万别爬上山去。三百年间,人们对山的恐惧如何转变成迷恋和向往?

罗伯特·麦克法伦走出书斋,踏上危险的山径——从苏格兰凯恩戈姆冰川蚀刻的山谷,到阿尔卑斯积雪消融的山脊,再到天山山脉的冰斗,历经冻伤与岩崩,亲身感受高山世界偏僻与宁静、荒芜与惊奇、危险与希望交缠的诱惑。

这趟旅程通往陡直冰封的高山,也唤出一代代奔赴群山的肉身和心灵,并最终绘制出我们隐秘的内心风景:我们所说的“山”,是地球物质形态和人类想象力的共同产物,是我们的心灵之山。

·

罗伯特·麦克法伦是当今最著名的旅行写作、自然写作作家之一,考虑到他的学院派背景,他对野外的痴迷似乎与他在图书馆的探险出人意料地无缝对接。——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罗新

麦克法伦被视为新一代自然写作与旅行文学的旗手,以大量出色的文学修辞(尤其是隐喻)极度延展风景意象及深度,以层出不穷的感官描述创造出人的内在风景和外在风景不停亲密交流的感受。他创新的写作语言带动大量评论,并启发了新一波的地方写作。——作家 杨照

麦克法伦具有参透风景本质的魔力,在他的笔下,万物皆有生命,风雨如同启示,常识会被颠覆。他将艰深的跨学科知识融入最平常的事物,手握一块普通的石头,就能写出一段亿万年前的地球往事,为我们提供一个观察世界的崭新坐标系。——作家 刘子超

科学与诗意交汇,心智和体验穿透风景,麦克法伦像登山者要保命一样,绝不留下任何潦草的动作,用难以想象的精力在行文中贯彻着一种优雅和警觉。——作家、译者 陈以侃

借助麦克法伦的脚步,我们仿佛第一次睁开眼睛,看到了新鲜的、以往不曾见过的自然景物,恢复了因熟知而忽视、因忽视而麻木的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动觉。——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张德明

麦克法伦展现了前辈作家难以企及——文献纵深如此悠远、地理规模这般宏大;人物行径百般殊异,但心意却又极其深邃——的人类心灵活动图谱。——作家 詹伟雄

麦克法伦如同一名见识甚广的探险向导,开启了一场穿越三百年科学、文学、哲学和怪癖史的愉快旅行。这是新的探险写作,代表一种新文类的诞生。——《爱尔兰时报》

麦克法伦描绘了一段文化演变史。很少有作品像《念念远山》一样,如此有力地探索了山地风景在人们想象中的惊人转变。——《卫报》

《念念远山》展现出令人目眩的博学、敏锐的分析能力、精准的历史文化感,以及作者对所写主题的热忱。——《洛杉矶时报》

在纪念登顶珠峰五十周年而出版的所有书中,《念念远山》是最富见地、最引人深思的一本。麦克法伦娴熟地探入古生物学、地质学、进化论和地球板块构造等发现背后的文化含义,其语言风格也显示出他的坚毅与诗意。——《经济学人》

目录
序言
着迷
伟大的石头书
追逐恐惧
冰川与冰:时光之流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本书令人惊喜的地方在于,他不仅仅写登山这件事本身,还从历史的(包括登山的历史和山体形成的历史)、文化的(比如介绍了很多与山有关的书籍)、心理的(包括人天生就喜欢刺激、喜欢挑战、喜欢冒险以及对高处的崇拜心理等)、自然的(比如大陆的变迁、山体的形成等)、生物的等种种层面揭示与登山有关的知识,旁征博引,非常精彩。 PS:翻译比《深时之旅》差了一些。
在北京最憧憬的两家书店里都看见了这套书。封面美丽内容充满了探索自然的凶险。人类敌不过时间的流逝;人的寿命里根本看不见沧海桑田。山在一些文明中具有不可侵犯的神性;那里面有无限的危险与资源,那里面也能容得下人的无限想象。行走文学里写的攀登是真实的高山;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攀登的则是另外的高山。我们无论在哪座高山面前,都一半爱着自己,一半恋着湮没。
某老师会很喜欢读的一本。我对山只有恐惧,被某老师拉去爬山,经常以“再拉我爬山就离婚!”的嚎叫结束全程。对崇高那段讲述蛮有趣的,18世纪对野外的审美热情也很有趣,秒回西方美学史和哲学史课堂。马洛里的遗体我现在都能想起来,第一次看到他除了那句名言之外的人生。非常棒的文字,翻译得也很好。唯一一点点小缺憾是一些名词的翻译,可以忽略不计
“行走文学三部曲” 第一部,也是麦克法伦奠定行走作家身份的启程之作。这绝不是一本坐在书斋能写出的书——从童年在外祖父家读到登山传奇故事的那个夏天,到自己处于生死悬崖边的登山经历,再到从文学到生物学的多学科知识跋涉。麦克法伦写出了真实的山峰有多么奇幻和危险,更写出了人类心灵中的群山:“高山世界不过一方屏幕,是我们在其上投射出一幕希望、梦想、欲望和恐惧交织的舞剧。 然而,在心与山之关系的背后与内里,住着一个谜,它总在那里,总是那么瑰丽。”
科学与浪漫编织,麦克法伦笔下是渗透生命力的激情——登山,看的不止眼前风光,以时间为刻度,人文认知为经纬,探索地球的深时,抚其肌理。心向远山,层峦叠嶂,漫漫求索。
对于我这种风险意识比较高的人,可能还是无法理解
写的太好了,翻译的也好
可能我读登山的书不多,这本看完已经可以封神了。 而且ZZ正确,立场客观。真的很少有西方学者能写出亚洲,把攀登世界之巅写的如此客观。
山,就在那里,爬与不爬在于自己的欲望或他人的欲望。
虽然我爬过的小山坡和巨大的山脉不可同日而语,但走进户外才慢慢感受到登山爱好者的狂热和激情。这本书真的满足了我对远山的一切想象,人生是旷野,喜爱大自然的任何一件事物都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