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末日松茸的封面

末日松茸

[美] 罗安清

出版时间

2020-07-01

ISBN

9787576004205

评分

★★★★★

标签

社会学

书籍介绍

★美国人类学学会维克多·特纳民族志写作奖得主

★美国文化人类学学会格雷戈里·贝特森奖得主

★柯克斯书评非虚构写作年度最佳图书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年度最佳图书

【编辑推荐】

*日本美食家、资本主义商人、老挝丛林战士、工业林、中国牧羊人、芬兰乡村向导……如何讲述珍稀松茸供应链的故事?

*乌托邦想象看起来困在一个单程未来里,身处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人类要如何自处?又何去何从?

*在一朵缠绕着人类经济活动、种族历史、自然生态及末世生存策略的独特蘑菇当中,或许藏有答案。

【内容简介】

在横跨日本东京与京都、美国俄勒冈州、中国云南、芬兰拉普兰等地的田野调查中,作者跟随一条鲜为人知的商品供应链,一步步呈现珍稀松茸的“身份转译”:在废弃工业林悄悄破土而出,被遁入山林寻求自由的瑶族、苗族与东南亚裔采摘者收集,再通过竞价激烈的保值票市场,累积层层价值进入日本,化身为带有强烈象征的礼物。

松茸浓缩在如此奇特的跨地理、跨文化转译过程中,也提一个更宏观的提问——在迈进“人类世”的此刻,不强调发展与进步的社会是什么模样? 人类是否能与各物种保有互不和谐、但又无须掠夺的和平共存?

===============================================

人们很少会发现一本书既有最佳意义上的学者风范,又像是精心构思的小说中流畅的写作。《末日松茸》就是这样一部出色的作品,构思巧妙,读起来令人愉悦。——玛丽莲·斯特拉赫恩(英国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荣誉退休教授)

如果人类必须在资本主义废墟、也就是有些人称为“人类世”的时代当中求生,那么,我们就需要一个例子,从中窥见经济、文化、生态以及生存策略彼此之间,能形成何等出乎意料的纠结与联系。在本书中,作者借着非比寻常的全球化的松茸,提出了美妙非凡的实例。——布鲁诺・拉图尔(法国哲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

本书选用松茸做为透镜,检视当代的环境历史、全球商品生产供应和科学。伴之以韵味十足的散文体,尖锐而透彻的智识,持续的创造力和原创性,作者以崭新而深刻的方式串联起各个迥异的主题,跨越了数量惊人的多种领域。本书注定成为经典之作。——迈克尔·多芬(美国耶鲁大学社会生态学、人类学教授)

科学家和艺术家深知,对于一个庞大主题的掌握之道,通常在于近距离观察该主题的细小面向,进而从中揭露全貌。我们从雀鸟的嘴喙形状得以见到整体的演化。于是,通过对松茸这个迷人菌菇的近距离观察,作者探讨生态危机如何发生,又为何持续。她以透彻分析批判过度粗略的简化论;而对于人类处境现况,她则以思考理性和人性行为的可能,取代恐慌的反应。在一个急迫且凶猛的遭遇可能盖过人类理智的处境下,她提供了世人一种真切的深思方法。——厄休拉·勒古恩( 美国科幻文学、女性主义、儿童文学作家 )

目录
致谢 \ 001
序言 \ 001
第一部分 留下什么? \ 001
1 关注的艺术 \ 009
2 交染即合作 \ 023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为一个人类学家写作上如此恣肆而又热情洋溢所惊讶(甚至不解)。也为她沿途所发现的历史问题和地方知识、全球化链条和细部差异、人类和其他物种之间的层层交缠而折服。一趟太丰富的旅程。但一直看到最后才真正理解她为什么这么做,要从20世纪的发展之梦中醒来,要在不确定、不稳定、异质性中发现资本主义世界的边缘,并且开凿出一个可以解释、可供行动的空间,既不完全内在于自己,也不外在于世界,这本质上是一种“无中生有”。松茸是最佳比喻:知识应该是敞开的,乐观存在于生命的跃动中,“在共同活动中诞生的理念总在召唤着我们。”
在老师那里得知了此书,后来逛书店也屡次见到,便买来读一读。从人类学角度来看,体会到了复调式叙述、多物种民族志,在不稳定中看见世界。从局外来看,结构稍散,个别章节略有重复枯燥,宏观深度差了点力气。总体来说还算比较有启发性,能够获奖和畅销还是有其道理的。
森林世界和学术世界相互映照的写法让人惊喜。和随机波动这周讨论产权的节目形成了互文,是从繁茂的森林中辟出一条探讨共与私,探讨开放共享与封闭私有的问题的小径。关注森林意味着打破西方中心主义和视觉中心主义,意味着放下固有的成见,敞开全部的感官,全身心投入森林。意味着重新思考空间、时间、边界和资本主义。意味着关注废墟上的生机,缝隙中的活力以及边缘里的火光。
作为世界上身价最高的菌类之一,松茸在日本东京与京都、美国奥勒冈州、中国云南,早已远远超越了其植物学概念,隐秘地顺着资本主义供应链潜入历史怀旧雅趣与社会人际网络。 在这本书里,加州大学人类学教授Anna Lowenhaupt Tsing从一朵小小的松茸的进化揭开资本主义的历史,从经济学、生态学、人类学的跨学科视角,追问着人类与生态之间矛盾的永恒话题。
松茸的共生关系导致无法被抽离异化实现人工大规模养殖,从而只能进行原始的自然采摘模式导致供应链环节无须对生产加工人员进行培训控制。 如此松茸供应链也跑通了,作为一种食物礼品,也被迫实现转化为资本并集中,只是仍保留有很强的自身特性。 资本主义模式,凡是能被抽离并异化的都不过是商品,人也不例外,家庭不断被肢解直到破碎。松茸在资本主义拉扯中提供了一种不同的模式参考,有趣味,避免被资本主义完全吞噬=。=
缠绕,交染,共生。各方面都很新的书。探索式合作研究我想会是此后的新潮流。这种研究的出现让我感受到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的差别。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集合体”,与共同体community的差别主要在于没有明显的边界,几个部分松散的组合在一起,互相干扰互相交染互相缠绕,构成一个共生整体,松茸将其维系在一起。各种族裔不同群体的松茸采摘者背后是不同的历史对人群的形塑;松茸供应链与攫取资本主义,商人与采摘者观念之间的张力;四地松茸森林的森林政策对比,俄州生长于资本主义废墟之上的松茸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多启示,松茸孢子的多样性遗传,团队成员的互补配合,不确定性的遭遇与经验的交融碰撞……作者很会讲故事,我想,生活在同样是“资本主义废墟”上的不稳定性世界中,此书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关于如何看待,如何生活。
《末日松茸》,通过介绍松茸这种不能被人工培植,且只会生长在被破坏了的森林中的菌种,试图解读资本主义框架外的模式。 “遭遇”一词不时浮现在我脑海中,令我们恐惧的“不确定性”,把我们带到新的地方,“我们不再是自己——至少不再是曾经的自己,而是与其他人或物遭遇时的自己。”就像被严重砍伐的森林中出现了珍贵菌种——松茸,都不是“确定性”能解释的现象。 还有日本人发扬光大的全球供应链,把不同的区块链接在一起,“日本贸易商在寻找当地的合作伙伴;美国工人从常规工作的期望中解脱出来;转译与雄心壮志交汇,使美国式的自由汇集了日本市的库存。”这一段中作者的总结能力太强了。 (刚写完的读书笔记不小心删了,这是重写的😂)
谢谢此书带给我的灵感
作者是一个讲故事的好手,阅读能感受到十足的画面。通过松茸这一特殊生物(真菌的多样性、不确定性)切入展现了世界经济与人类的发展史片段,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缠绕,人的迁徙与物种的迁徙,在资本主义边缘的人类与自然的交错维系。作者最重要的观点是:抛开“前进”的“发展”的线形视角去关注四周,那些不被注意的存在(正如难以察觉的松茸)去在不确定性中发现生机。这让我想到早前塔勒布的著作《反脆弱:在不确定性中获益》。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采摘者们与它的故事,更多来源于对尊严的重建与自我身份的确认(回忆)它们彼此相依,如同松茸与松树一般,富有价值与意义。很赞同,去习得关注的艺术,发现身边更多的线索,呈现多元意义和价值的事物,构建智识的林地,引入冒险,通往宝藏。召唤共生的生存方式,在不确定性中获得可持续的未来。
咱也不敢说多差,反正是读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