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智利地震的封面

智利地震

[德] 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

出版时间

2022-06-14

ISBN

9787576023985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内容简介】本书囊括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生前创作的八篇短篇小说,其中《O侯爵夫人》塑造了一个敢于掌握自己命运,不受伦理观念束缚的女性形象;《米歇尔·科尔哈斯》讲述一个马贩子为官府所逼,啸聚山林,劫富济贫,声势愈来愈盛,他在调停下接受了招安,最后被判死刑,主题类似《水浒传》。《智利地震》以历史上一次大地震为背景,描写了一对纯洁的青年情侣的悲惨遭遇,小说被认为是“灾难文学”的上乘之作;其他几篇也颇具特色,情节紧张,语言精练。克莱斯特出生于一个贵族和军人世家。他生性敏感,天资聪颖,孩提时代便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克莱斯特尤其擅长使用逻辑谨严、委婉、细密的长句和套句,其小说开头的一句话往往就在读者心中造成一个悬念,叫人欲罢不能。随后情节的发展更是起伏跌宕,到了结尾又会有一个出人意表乃至震撼人心的转折。《智利地震》和《O侯爵夫人》等,都很好体现了克莱斯特小说的这些风格特色,因而问世以来一直脍炙人口。

【编辑推荐】

德语作家中很少有人生前像克莱斯特那样,怀着一颗焦躁的心栖栖惶惶,马不停蹄,行进在寻找真理、寻找归宿的道路上,最后竟然饮弹以终;也很少有人像他那样在世时受到百般误解,一百多年才重新被发现,声誉日隆。

克莱斯特处处无家,四海为家;穷其一生都在追逐,都在逃遁,气喘吁吁,心力交瘁,痛苦万状,最终走向了深渊。他短暂的一生在茫茫急急中度过,像是没有安顿的时刻。他的内心充满矛盾和分裂,一如他作品中的人物。

克莱斯特的小说故事性强,善于设置一个又一个悬念,情节发展极其自然,既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米歇尔·科尔哈斯》是中篇小说中的杰作,讲一个马贩子为官府所逼,啸聚山林,劫富济贫,声势愈来愈盛,官军奈何他不得,他在马丁·路德的调停下接受了招安,最后被判死刑,类似中国的《水浒传》。

《O侯爵夫人》沿用了西方文学中这样一个母题:在睡梦中抑或在昏厥中怀孕。而她有着清醒的自我意识,强烈的独立精神,坚信自己是清白无辜的,面对社会的非难,她满怀骄傲地走向独立生活的道路,充分表现了她独立的人格和高度的尊严,可说是女性主义的先声。《智利地震》讲一对门户不当对的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躲过了天崩地陷的自然灾难,却惨死于受神父教唆的暴民的乱棍之下。“神性”战胜人性,人祸猛于天灾,在这里表现出对教会的否定。

《圣多明各的婚约》写出黑人反抗殖民统治的史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冲破种族藩篱,歌颂了不同种族之间的爱情。

【名家推荐】

艺术不是瞬即消逝的惊愕,而是长期起作用的典范。这一点,您从克莱斯特的小说里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这里是现代德语语言艺术的根。

——弗兰茨·卡夫卡

克莱斯特的整个生命仅仅是一场远离深渊的逃亡,仅仅是一场向着深渊的奔跑,仅仅是一场绝望的、痛苦的、心力交瘁的追逐。因此,当他最终厌倦了这种痛苦而心甘情愿地投入深渊时,才会发出那声壮美而绝望的欢呼。

——斯蒂芬·茨威格

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1777—1811),德国十八、十九世纪之交的杰出作家,在德语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出生于奥德河畔法兰克福的一个贵族和军人世家,生性敏感,天资聪颖,孩提时代便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早年从军,后厌烦军旅生活而辞去军职。一生落魄凄惨,怀才不遇,终以自杀了结。他的作品简洁明晰,风格多变,善于表现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冲突。代表作品有戏剧《破瓮记》(1808)、《彭忒西勒亚》(1808)、《海尔布隆的小凯蒂》(1820)及心理剧《洪堡王子弗里德里希》(1810)等,并留有八部精彩的短篇小说。他是所处时代的一个异类,无法明确归属于任何文学流派:他既突破了古典主义对和谐的追求,也不接受浪漫派的美学理念。在他去世之后,学界和公众才逐渐认识到了他著作的价值。

袁志英 ,1939年3月出生,同济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教授,从事德语教学与翻译。主要翻...

(展开全部)

目录
译本序
米歇尔·科尔哈斯
O侯爵夫人
智利地震
圣多明各的婚约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竟然读到了绝版
我很喜欢。喜欢浪漫主义的剧情走向 喜欢前面铺垫精心设计但是闲笔提及的所有小细节 也喜欢极其indifferent的笔调。九十几页的中长篇也好看 两三页的短篇也好看 最喜欢的还是同名篇
卡夫卡、茨威格、侯麦倾慕的德语作家。英年早逝,一生都在追逐深渊。
看了两篇,无谓的啰嗦。
2023.09.18 ~ 2023.09.28 第一次读这么有古意的德国小说,很别致的体验。
克莱斯特小说全集,初版名为《O侯爵夫人》,后来成了侯麦电影灵感。古典的故事,绝版很久,终于又看到了。译文也很经典。
克莱斯特一读,十九世纪的小说仍然有着现代性的启世作用。《米歇尔•科尔哈斯》《决斗》都有着对个人与法律做斗争的描写,前者尤为精彩,整个故事酣畅淋漓,感觉回到了初中在数学课上读故事会,讲一个痞子称王的故事;《智利地震》虽篇幅短小却悲怆惊世,《O侯爵夫人》更是成了侯麦的电影剧本。
重读了一遍《米歇尔•科尔哈斯》。这个16世纪的马贩子,因为性格中有着一种对不公正的异乎寻常的敏感,以及对重获公正和尊严的过分认真的要求和执着,从而引发了一场狂暴的反抗行动。虽没有了初读时那种最坚决的个人意志所带来的震撼,但小说所具有的“故事感”依旧让人倾倒,克莱斯特称得上是本雅明所谓的“讲故事的人”,这种叙事手法在情节向前推进时拒绝过多的解释,不延展,不分叉,以保持情节的简洁和连贯,从而创造出了一种持续的吸引。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