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罗曼·罗兰音乐笔记的封面

罗曼·罗兰音乐笔记

[法]罗曼·罗兰

出版时间

2016-12-31

ISBN

9787801689917

评分

★★★★★

标签

艺术

书籍介绍

在罗曼•罗兰的作品中,音乐有着极为突出的地位,他具有出色的钢琴演奏技能,在音乐方面有深入的研究,撰写了一系列重要的音乐专著。在这本介绍十八世纪音乐的《罗曼•罗兰音乐笔记》中,罗曼•罗兰充分体现了他的音乐家气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用优美的笔调追溯了十八世纪古典音乐的起源,生动地描述了十八世纪意大利和德国的音乐风格,让亨德尔、泰勒曼、梅塔斯塔齐奥等伟大音乐家的形象跃然纸上,为读者呈现出黄金时代的欧洲音乐风貌。

罗曼•罗兰,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1915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著有《约翰•克利斯朵夫》《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

目录
第一章 十八世纪音乐家的幽默小说
第二章 佩皮斯日记
第三章 亨德尔传
第四章 十八世纪古典音乐风格的起源
第五章 泰勒曼:一位被遗忘的大师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读之前不认为我会有多喜欢这本书,读之后发现我还是肤浅了。罗曼罗兰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对各乐派的评价,对音乐史的漫谈,以及对一些当世著名作曲家、诗人的类似八卦似的介绍,都充满了趣味。最关键的是,他把我对古典乐的认知,从德奥音乐、民族乐派这种僵化的体系,带进了德法意的乐派之争,补充了18世纪的音乐轮廓,具有很强的扫盲属性。
库瑙对音乐品格的坚守与其笔下卡拉法对浮华虚名的追逐形成鲜明对比,罗曼罗兰想要表达的,正是古典音乐大师和“铜钹演奏者”的巨大差别,在技艺上,库瑙认为作曲家应该懂得作为音乐基础的一些科学常识,比如数学和物理,在艺术追求上,不能只考虑公众的品味和喝彩而卖弄歌声,只为讨人欢心,灵魂便不属于自己,而属于别人。 除了艺术的品格,罗曼罗兰也分析了艺术的土壤和传承,时代精神及社会风尚,他的观点往往在对音乐和音乐家的或宏大或纷繁的叙事中,不动声色的刻画出来,我认为这是作家更想借音乐这一主题表达的想法。
很喜欢书中讲18世纪音乐风格里的一句:“我们已经忘记了那些河流,却依然仰望远方高耸的山峰。”
「人们永远无法用艺术表达出纯粹的情感,只能映射出相似的影像;音乐语言的进步只能越来越接近情感,而不能抓住情感的本质。」
阅毕后,除了众所周知的巴赫,亨德尔、泰勒曼这些天赋迥异却落入历史尘埃的音乐家们一并跃然纸上了。当我点开泰勒曼的古典乐曲那一刻,与这本书同音乐的相遇,都令我感到快乐。
时隔几年,在我市图书馆找到了这本书。 20230713
是很会写的!
2023年,书中的年代过于久远,只有莫扎特贝多芬瓦格纳斯特劳斯才有熟悉的味道
五颗不够 应该打六颗
了解了除巴赫、亨德尔、维瓦尔弟外,同时期的其他音乐家及十八世纪各国的音乐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