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人的性情的封面

中国人的性情

阿瑟·史密斯

出版时间

2009-05-01

ISBN

9787802044906

评分

★★★★★
书籍介绍

《中国人的性情》一书被译成法、德、日等多国文字,使阿瑟·史密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并一度成为西方世界研究中国、看待中国的依据,也成为来华传教士的必读之书。在《中国人的性情》中,美国传教士阿瑟·史密斯试图不偏不倚地描述中国人的性情,但由于无法超越文化与时代的偏见与局限,基督教的普世精神与偏见、西方中心主义及其文化固有的优越感构成了其观察和叙述中国的既定视野。因此,阿瑟·史密斯描摹在异域文化背景上的中国社会及中国人的性情会变得模糊甚至扭曲是在所难免的。

明恩溥(Arthur Henderson Smith 1845—1932) 又作明恩普。美国人。基督教公理会来华传教士。1872年来华,初在天津,1877年到鲁西北赈灾传教,在恩县庞庄建立其第一个教会,先后在此建立起小学、中学和医院;同时兼任上海《字林西报》通讯员。他在鲁西北传教30年,写了大量有关中国的著作,如《中国文明》《中国人的素质》《中国乡村生活:社会学的研究》《中国在动乱中》《王者基督:中国研究大纲》《中国的进步》《今日的中国与美国》《汉语谚语俗语集》等,有的在美国多次重印,有的被译成其他文字出版。1905年辞去宣教之职。在明恩溥等人推动之下,1908年,美国正式宣布退还“庚子赔款”的半数,计1160余万美元给中国,作为资助留美学生之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返回美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恩溥的明智和远见愈加令人信服。作为一个美国传教士,他熟悉...

(展开全部)

用户评论
娱乐书籍·~
虽然有很明显的立场和时代的局限性,但是还是有很多值得惊醒的东西。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100多年前外国人观察到的中国人性格。西方的学者很善于从亲眼见到的事物中去推断结论,而且看到了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特征。这和本国学者比如柏杨研究的中国人又有不一样之处。
对于在其他国家生活过的外国人而言,由于他们熟悉现今其他国家的经历,要减轻中国人的不幸遭遇,一个简单明了而十分必要的方法就是迁移国外。
结果过了一百年,中国人还是中国人。
评分是给翻译而不是原书。因为某些章句违和而去翻阅了原版,发现这版翻译多有错误亦或是造成歧义,扭曲了原文的意思。
“‘面子’这个词本身就是一把打开中国人许多重要特性之锁的钥匙,大部分中国人都很要面子,要了解中国人的性情,就得弄清楚他们那种要面子的心理。”
作者否定了儒教道德,但是最终的结论又回到了“基督教道德”。不可否认本书却有一些值得反思的点,但是绝大部分就是图个乐了,时代局限性太强,无法成为常读常新的经典
事不关己,幸灾乐祸,假做真,丑如美。
生活条件方面过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