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田园诗与狂想曲的封面

田园诗与狂想曲

秦晖

出版时间

2010-01-01

ISBN

9787802412910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本书为我国著名思考型学者秦晖的成名之作,初版于1996年。

作者以七十年前毛泽东与梁漱溟之间一次有关中国社会是否存在阶级对立问题的争论为契机,从分析旧中国“关中模式”入手,在掌握大量社会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西方社会学科学的分析方法,重新审视封建社会三要素(即自然经济、宗法共同体与依附人格)在中国的社会表征,指出权贵与平民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进而对社会构成主体——农民(农民人格、农民心态、农民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纵观中国历史上多次农民起义的成功与失败,深刻分析农民的“双重性”,揭示中国社会长期固守“农业文明”之根源;横向结合苏联集体农庄和美国式农业发展道路,对农民及农民社会进行共时态的逻辑分析,从源头上探寻农业社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此次再版,尽管经历了十几年的社会变革,但作者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分析与认识依旧令人信服:中国是一个农民的国度。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归根结底还是农民社会的改造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是要变农业人口为城市人口,更重要的是改造农民文化、农民心态与农民人格。让农民“从田园诗式的农业文明中走出来,以发达的自由个性谱写出中国现代化的狂想曲。”

目录
序言:“前近代”研究的当代意义
绪论:农民、农民学与农民社会的现代化
第一章 欲识庐山真面目——什么是封建社会
一、“农民(peasant)”与封建社会
二、“似乎不成问题”的问题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我觉得秦晖就是中国当代的马克思
知识分子会武术,流氓都挡不住。秦晖通过对关中模式的提出,对比太湖模式,西欧中世纪,俄罗斯农村公社等等传统社会农业特点,从而切入了到底什么是封建社会的庞大问题。一开始我以为他是准备要跟马克思死磕,力图建立新的有关封建社会的理论。越读越发现,他满肚子的马克思主义原教旨理论,反对的是哪些被后人不断扭曲的马克思主义某某化理论。秦大先生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打着红旗反红旗。
本书的前后两半部分属于不同的“好看”。前半部分从关中模式的提出进而分析中国传统社会封建制度的多个层级,在横向比较欧洲、俄国的传统土地模式后,对既往“封建制度”的设想提出了挑战,从土地经济模式入手最终其实还是要考察传统中国人格的问题,最有创见的地方就是弱化了既往定义中“强制人身依附”的描述,转而重点呈现人格由于社会性的不发达对自然界与宗法共同体自愿的依附,理解了人格依附这个深藏在土地模式背后的根本动机,大概也就能理解传统农民起义、落草为寇、举族迁移、“抑兼并”等等看似表面无关的行动背后的统一逻辑。后半部分因为缺少实证的资料,议论大多看起来空疏,几乎有点孙隆基的味道了,但是很多细节充满了想象力,比如对于农村性散漫与性专制的冲突描绘,另一个要点,是点明了东西之争的本质是古今之争。
秦晖在热热闹闹的八十年代独处西北、静心思考的结晶。后半部分分析对象多且大且空,很多没有很好展开,似乎10来年没怎么说话,想在这本书里对种种思潮作出回应。
太了不起,推荐给所有朋友!几年前初读,只记下了「束缚-保护」的宗法共同体等大判断,这次再认真读一过,实在是胜义纷呈,借助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若干方法,加以严密的逻辑推导,大论断之外还统摄了许多小问题,而且无疑对党国史学「五朵金花」、八十年代的文化热都有许多回应。
感慨万千,中国已经比当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谓是大师之作,令人茅塞顿开。
河shang烂作,强夺解释权,解构话语体系,其心可诛
感觉没有到达底层。一条主线,逃避自由。前面论据很充分,很强大,不过后面较多脑补,我也不认可他后面的,我对马克思之流没有任何好感,黑支黑的也不充分,应该不会二刷了。 @2018-07-29 13:25:54
“西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