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天生变态狂的封面

天生变态狂

[美]詹姆斯·法隆

出版时间

2015-12-01

ISBN

9787802569508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而《天生变态狂》这本书,通过真实案例和深入分析,让我们重新审视心理变态这一概念,理解心理变态者并非全然不可救药,而是可以通过自我探索和科学治疗来改善。这本书不仅为专业人士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也为普通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心理变态和自我认知的大门。
作者简介
詹姆斯·法隆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神经科学专家,致力于精神病学和人类行为学35年。研究领域广泛,涵盖成人干细胞、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解剖等。其神经复原公司推动了干细胞研究突破,被评为年度最佳生物新技术。《纽约时报》赞誉其关于产后新神经元发育的研究为十年来大脑研究的重要成就。此外,法隆教授还活跃于媒体,为犯罪和恐怖心理提供专业分析,并在《犯罪心理》系列剧中本色出演心理学教授。
推荐理由
《天生变态狂》这本书以作者法隆博士的亲身经历为主线,深入探讨了心理变态的基因、神经基础和个体经历,打破了人们对心理变态的刻板印象,揭示了心理变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书中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还展现了作者在自我探索和自我理解过程中的勇气和智慧。对于对心理学、精神病学或个人成长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一本引人深思且极具启发性的读物。
适合哪些人读
对心理学、精神病学或个人成长感兴趣的读者
想要了解心理变态这一领域的专业人士
对自我认知和自我探索有浓厚兴趣的读者
对科学、哲学和人类行为有深入思考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01.一张脑部扫描图引起的混乱
一个心理变态可以伪装出很关心他人或是充满悔意的样子,但他的大脑却会说实话。这就是我在2005年那个10月一直在做的事,直到我发现了自己怪异的脑部扫描图,暗示我的大脑在负责同理心和道德观的部分活动减弱。
02.成长之路:那些不起眼的“罪恶”/015
我的无端恐惧症大都是在二十几岁和刚过三十岁的那几年发作的,直到我学会了当预感到恐惧症要发作时,如何对它加以控制之后,它才离我而去。但在头五百次恐惧症发作时,我都坚信自己在一两分钟内就要死了。
03.我是谁:科学家VS心理变态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作者用自身经历讲述心里变态到底怎么回事 正义与罪恶只在一念之间~~~
看最后一章就行了,作者非常自恋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我觉得他就是个自我意识过剩的普通人……
书名大概是为了畅销,实际内容虽具故事性但很专业。 翻完后主要有两大感觉:其一,心理变态是“垃圾基因”与成长环境(尤其童年境遇)共同造就的,人无法胜天,却有可能“驯化”内心的巨兽。其二,我好像也有变态人格,因为过敏、无端恐惧症、强迫症、易冲动、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综合征兼具。
小伙子,你骨骼惊奇,诶,是个变态狂吧?
“人类与生俱来的这种中央对两侧的二元皮质回路限制了我们看待现实的方式。这种互相抵消的回路,在对外在世界和内在世界的感受是不同的。而这两种认知带来的不同感觉使我们对精神与身体、灵魂与肉身产生二元对立观点”。可以这样理解法隆的研究:基因和脑结构决定了我们能不能成为心理变态,而周边环境决定了我们会不会成为心理变态。
稍显零散混乱的科普(译者在其中应该也作出了不少火上加油般的贡献,比如零星的错别字和语法问题)穿插在作者称不上精彩的人生经历中,阅读体验并没有标题看上去的那么激爽。 三腿凳理论初看觉得眼前一亮,实则常规且平庸,无非就是在作者原本坚信不疑的先天决定论中(基因遗传、器质性缺陷),融入了童年受虐经历这一后天因素。在精神分析学派对童年影响的强调早已深入人心的今天,这种折中融合理论了无新意——好比把排骨和年糕盛在一个盘子里,就试图将之视为一道叫做排骨年糕的新菜一般,让我难以信服;但作为近期专项阅读计划中的一部分,和其他书对比来读倒是颇有收获。
读了俩星期勉强读完了 三条凳:基因 生理 童年虐待
虽然作为心理学人,先天*后天共同塑造人的行为已经深深刻在DNA,但可能对于我这个后天主义者来说,作者的对于伦理道德的认知还是无法认同,不过这也的确说明了他真的很缺同理心。早在五六年前,我可能还是大部分认同作者的,秉承基因生理决定论,但这几年却越来越坚信信念的力量。anyway,对自己做实验,想通过行为改变神经递质活性或是大脑的运作模式也是我想实验,可惜没有设备啊,不然每周一测持续追踪几年应该是蛮有趣的一件事。
怎么评分这么低 我一个理科白痴看得津津有味
看完后很想把自己的大脑拿去扫描确定自己的性格情绪行为的根本原因。如果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调试大脑每部份的活跃程度那该多棒。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