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语词与图像的封面

语词与图像

诺曼·布列逊

出版时间

2001-07-31

ISBN

9787805368559

评分

★★★★★
书籍介绍

诺曼·布列逊,英国艺术理论家、艺术史家。1949年出生于格拉斯哥。曾任教于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后任美国哈佛大学美术史系教授,现为英国伦敦大学斯莱德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史和艺术理论研究中心主任。作为欧美“新艺术史”的主要发言人之一,他运用符号学理论而展开的艺术史研究迥异于传统的路子,成为艺术史学科中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声音,并激起饶有意味的学术反思。其主要著作有:作为“新艺术史”三部曲的《语词与图像:旧王朝时期的法国绘画》、《视觉与绘画:注视的逻辑》、《传统与欲望:从大卫到德拉克罗瓦》,以及《注视被忽视的事物:静物画四论》等。

用户评论
翻译问题,不过也翻不好的就是了。
全然的符号学眼光
这套“新艺术史”非常后现代
太难懂了,浏览了一遍。开头和有些细节还挺闪光的,但整体上我没有看懂。
符号学是新艺术史的根基,也算是今日艺术史研究的必修课。研究古代艺术史,如果不真真正正、勤勤恳恳地读原始文献,都不知道那时候的人的思想(在今天看来)有多么奇葩……
读不懂了 符号学完全不行 老师说你们肯定读不懂
作为“新艺术史三部曲”的第一部,《语词与图像》可视为《视阈与绘画》的简易版本。图像有两个极性:一为话语性,追求意义的可传达性,图形被迫服从于话语;二为图形性,追求物质的不可化约性,图形拒绝与话语结盟。两者围绕“现实主义”的“真实”效果而展开的斗争和合作,构成了“语义的历史”。此处的“真实”并非所谓“本质拷贝”,并非图像与世界的同一,而是由图形与话语之间的差异所确立。在图像中,总是存在图形性的剩余,它们游离于既定的内涵集典(如普桑的alphabet)之外的无意义恰恰具有建构真实感的意义。然而,这种真实感仍然“建立在假定所指对能指的外在性上”(巴特语),以抹煞能指痕迹的独立性为代价。只有当画家将图形性推进至能指的物质性层面之时,原先那种中立化的操作才得以被揭露。
借標《在蘇聯的法國繪畫》,[蘇聯]K.西特尼克著,彭鴻遠譯,錢宗平校,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58年8月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