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佛家名相通释的封面

佛家名相通释

熊十力

出版时间

1970-01-01

ISBN

9787806787069

评分

★★★★★
书籍介绍

《 佛 家 名 相 通 释 》 是 一 部 解 释 法 相 唯 识 类 佛 教 术 语 ( “ 名 相 ” ) 的 著 作 。 书 首 有 作 者 的 “ 序 ” 和 “ 撰 述 大 意 ” 。 “ 序 ” 简 略 地 介 绍 了 本 书 的 撰 作 缘 起 ( 主 要 是 为 “ 有 志 于 研 究 佛 学 , 而 苦 名 词 难 解 ” 的 学 子 而 作 ) 。 “ 撰 述 大 意 ” 叙 述 了 本 书 的 结 构 体 例 为 何 这 般 设 定 的 原 因 , 以 及 作 者 对 如 何 研 究 佛 学 的 看 法 。 作 者 认 为 , “ 唯 识 法 相 , 渊 源 广 远 , 资 藉 博 厚 , 而 其 为 书 也 , 又 条 件 分 明 ( 如 法 相 书 — — 原 注 ) , 统 系 严 整 ( 如 唯 识 书 — — 原 注 ) , 佛 家 哲 学 方 面 名 词 术 语 , 盖 亦 大 备 于 唯 识 法 相 诸 要 典 , 撮 要 而 释 之 , 则 可 以 读 其 书 而 通 其 学 。 大 有 ( 大 乘 有 宗 ) 之 学 既 通 , 而 诸 小 有 ( 小 乘 有 宗 ) 、 小 空 ( 小 乘 空 宗 ) , 爰 及 大 空 ( 大 乘 空 宗 ) , 一 切 经 论 , 无 不 可 读 。 ” 印 度 佛 学 , 在 本 土 亡 绝 已 久 , “ 今 欲 求 佛 学 之 真 , 必 于 中 国 ” 。 读 佛 书 , 有 “ 四 要 ” : 分 析 、 综 会 、 踏 实 、 凌 空 。 读 佛 书 , 必 先 读 “ 论 ” , 而 读 “ 论 ” , 必 先 唯 识 法 相 , 而 次 空 宗 。

正 文 分 为 上 下 二 卷 , 共 解 释 佛 教 名 词 四 十 六 条 。

卷 上 : 依 世 亲 《 大 乘 五 蕴 论 》 , 诠 释 法 相 类 佛 教 名 词 。 有 : 法 、 有 宗 、 空 宗 、 法 性 宗 、 法 相 宗 、 唯 识 宗 、 诸 行 、 《 五 蕴 论 》 、 五 蕴 、 色 蕴 、 性 、 善 等 三 性 、 业 、 三 业 、 假 实 、 假 法 、 相 、 心 心 所 、 种 子 、 受 蕴 、 想 蕴 、 行 蕴 、 识 蕴 、 十 八 界 、 无 为 法 、 止 观 、 十 二 缘 生 、 三 苦 、 四 谛 、 二 谛 、 外 道 十 六 异 论 、 数 论 、 胜 论 。 总 计 三 十 三 条 。

卷 下 : 依 世 亲 《 大 乘 百 法 明 门 论 》 , 并 参 酌 《 成 唯 识 论 》 等 , 诠 释 唯 识 类 佛 教 名 词 。 有 : 《 百 法 论 》 、 《 识 论 》 ( 指 《 成 唯 识 论 》 ) 、 诸 识 、 能 变 、 四 分 、 功 能 、 四 缘 、 三 境 、 识 性 、 修 行 位 次 、 四 智 心 品 、 法 身 、 情 识 。 总 计 十 三 条 。

熊十力先生“十力丛书”之一。

序:读熊十力札记(王元化)

佛家名相通释

题记

撰述大意

卷上

卷下

读者论抄

题记

读智论抄

熊十力(1885-1968),原名继智,号子真,晚年号漆园老人,黄冈(今团风)县上巴河张家湾人。著名哲学家,新儒家开山祖师。幼时在家随兄读书,14岁从军,1905年考入湖北陆军特别小学堂,在校期间,加入武昌“科学补习所”、“日知会”等反清革命团体,武昌首义后参加光复黄州,后赴武昌,被任命为湖北军政府参谋。1917年赴广州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失败后,决意专心从哲学研究。先后在武昌文华大学、天津南开中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任教。全国解放后,“特别邀请人士”身份参加首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后被选为全国政协、二、三、四届委员。1968年因病在上海逝世。

著有《新唯识论》、《原儒》、《体用论》、《明心篇》、《佛家名相通释》、《乾坤衍》等书。其学说影响深远,在哲学界自成一体,“熊学”研究者也遍及全国和海外,《大英百科全书》称“熊十力与冯友兰为中国当代哲学...

(展开全部)

用户评论
这是我最亲爱的舅舅留下的一本书,当年在令人抓狂的没有理解可言的家庭中无处宣泄自己的苦闷,可怜的舅舅甚至想到了入禅。 我那聪明的亲爱的可怜的舅舅,愿你安息!
看不懂
这通释是“他的”。
大国学基金会于2010年6月13日捐赠
熊先生嘗言讀佛書有四要云云。魚以爲只有一要。苦海無涯。回頭是岸。大腦早晚會短路的。小時候看這本書。不但名相不通。解釋也看不動。今年重新看。發現名相大部分通了。而且能琢磨琢磨熊先生的通釋用詞是否精確了。十三年的工夫。算是沒有白下。聊以自娛。如是而已。
虽然夹带不少私货,读起来还是很畅快的,除了某些自作主张的地方略感不妥(比如主张六识随境立名)以纯哲学的眼光看理事不二的佛法终究流于空论。
学者如欲了解法相宗及唯识宗之要义,必先学习名相,即如外语学习必掌握其单词。 法相宗者,析相以见性,本无所建立。凡一般人以为有什么现象是实在的,则法相家顺着一般人的意思出发而分析之,类似于归谬法。故名相虽有,却不是创造什么东西作为真理。创造的东西必非真理。 唯识家者,亦无所建立,取一般人所以为的“人心”分析之,以见佛家“空”义。 二者相合,而为法相唯识宗,逻辑性极强,随着中国社会代际科学文化素养的逐渐提高,就比空宗或如来藏系更有可能取得年轻人的理解,也更很适合与西哲对话,沟通一种世界哲学。梁漱溟《唯识述记》中说:“大乘教理,离了唯识都不可得。”良有以也。
本书自述是为“有志于研究佛学,而苦名词难解”的学子而作,文言倒还罢了,却写得如此艰涩,且又不一定都对,不知是否还符合落笔之初衷。熊十力先生此书足显其学力深厚,然断不适合初学者。
……不要问我为啥读这本书,自从来到西安自然而然接触了很多这种东西!这本书可以说是以点带面,正好和寻常经论的从面中提炼点相对,可作为互补。熊十力在书中常常指出惟识论的不足并推崇自己的新说,这个我暂时不做评价。个人理解不能因为一本书观点的偏颇而去否定它,更重要的是带入作者的视角,看一看作者解牛的手法。
这一次读完,新的关注点在下半卷讲“缘”与“识”的地方,行文曲折离奇,有些地方讲得明白,有些则令人难明。此外,为何“肉体”为根据义,我不甚懂,熊子体用不二,仍需沉潜往复,从容含玩,方可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