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译余偶拾的封面

译余偶拾

杨宪益

出版时间

2006-04-30

ISBN

9787807132431

评分

★★★★★
书籍介绍

杨宪益先生是中外驰名的大学者。他将西方古典名著《荷马史诗》译成中文;又将《楚辞》、《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以及部分《史记》与《资治通鉴》译成英文,在外国广为流传。本书辑录了杨宪益在20世纪40年代所写的文史考证,特别是中西交通史方面的文章和笔记。

  从《零墨新笺》到《译余偶拾》 前面谈过,北碚国立编译馆时期是杨宪益一生中的“高产”期之一。近有天津南开大学教授王敦叔先生在所著《贻书堂文集》中专辟一章论述杨宪益在《译余偶拾》中的有关中国和拜占廷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关系史的研究。

  朋友要我把过去发表过的文史考证笔记,整理一下,编成一集出版。这些笔记都是旧作。在付印之前,有必要作些说明,交代一下。我开始写这类笔记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当时寄居重庆北碚,在国立编辑馆做英译《资治通鉴》工作,同卢冀野、杨荫浏、杨仲子等朋友来往很熟。在他们几位的鼓励下,写过一些文史考证文章,寄给上海的《新中华》杂志发表。在一九四七年把其中的二十几篇编成一个集子,卢冀野兄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零墨新笺》,编入“新中华丛书”,只发行了一版。后来在解放战争期间,又陆续写过一些笔记。一九四九年南京解放后,又把这些后写的稿子编成一集,自己出钱印了一本,起名叫《零墨续笺》,分送一些朋友。后来就再没有这种闲情去写这些东西了。有些朋友认为这些考证,虽是我青年时期不成熟的读书笔记,也许还有些参考价值,要我再编一下,重新付印,因为原来的《零墨新笺》和《零墨续笺》,今天已很难找到了。去年有些老朋友要我再写几篇这类笔记,由于他们的蛊情难却,曾写过几篇,连同一些旧稿在报刊上登载过,起了一个新名,叫做“译余偶拾”。

——杨宪益

杨宪益先生是中外驰名的大学者。他将西方古典名著《荷马史诗》译成中文;又将《楚辞》、《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以及部分《史记》与《资治通鉴》译成英文,在外国广为流传。本书辑录了杨宪益在20世纪40年代所写的文史考证,特别是中西交通史方面的文章和笔记。

从《零墨新笺》到《译余偶拾》 前面谈过,北碚国立编译馆时期是杨宪益一生中的“高产”期之一。近有天津南开大学教授王敦叔先生在所著《贻书堂文集》中专辟一章论述杨宪益在《译余偶拾》中的有关中国和拜占廷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关系史的研究。

目录:

李白与《菩萨蛮》

《柘枝舞》的来源

关于苏祗婆身世的一个假设

康昆仑与段善本

康昆仑与摩尼教

秦王《破阵乐》的来源

唐代乐人关于共振现象的知识

民间保存的唐《西凉伎》

板桥三娘子

中国的扫灰娘...

(展开全部)

用户评论
虽然有很多脑洞开得过大的地方,譬如philopator、philometer是受到孝的观念的影响,但……很有趣啊!
虽然很钦佩杨先生,不过有些考证您还是姑妄听之吧
中西文化交流的考證書,這方面我所知有限,看完也就這樣了,但是總感覺很多文章都是作者的臆想,故作驚人之語罷了。。
脑洞大开!
人到中年才入党。。。
挺多奇思妙想,看过这本书你就知道杨老不只是翻译家,还有充足的历史储备和地理知识,民国年代的大师实在是实力强的吓人,都是跨专业作业
学识,才华,趣味—加点相当平衡的一人啊哈哈,写的怎么能不是好书呢?
这本书挺有意思的 特别中西故事溯源部分 真的是脑洞大开 很有趣
杨老脑洞有点大,古代中国与西亚诸国的交通史太冷僻,看不太懂
杨老先生姑妄言之,读者只能姑妄听之。大部分文章涉及中古时期中国与小语种民族交通史,偏冷僻,不是很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