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人行动的逻辑的封面

中国人行动的逻辑

翟学伟

出版时间

2017-10-01

ISBN

9787807681816

评分

★★★★★

标签

社会学

书籍介绍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我们更需要深入了解中国人的行动逻辑,从而更好地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本书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严谨的学术态度,为我们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内在规律。
作者简介
翟学伟,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他长期专注于中国人与中国社会的研究,提出了众多本土性分析框架、概念和模式。他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对中国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学与传播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他还是《社会理论学报》、《本土心理学研究》等学术刊物的编委。
推荐理由
《中国人行动的逻辑》深入剖析了中国社会的行动逻辑,从多个角度对中国人的行为模式、社会关系和价值观进行了细致的解读。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研究和理论分析,构建了一个独特的本土理论框架,为我们理解中国社会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适合哪些人读
对中国社会和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者和学生
希望了解中国本土理论的读者
想要深入了解中国人行为模式的企业管理者和社会工作者。
书籍脑图
目录
目 录
再版自序
自序
第一部分 另一种视角:关于本土化、研究理路及其方法的若干思考
本土化研究的程度与限度:我们能走多远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基本是旧文章,规范和行文上都有欠缺的地方,主要问题是对比过于粗糙、概念话术大于论证(虽然不是没有论证)。全书不乏闪光点,但雷人语句也频出(江湖上有人打不过求饶被作者说成可能有道家思想来源,值得细究,我实在是笑死了),方法论上最重要的问题是本质化中国(人)——最起码的,89前后,79前后,49前后,19前后,民国前后,1840前后有没有政治经济社会变量对中国人行动的逻辑产生影响,作者似乎完全不关心,这有点说不过去。字里行间的意思是,如果你不这么理解中国人的行动,你就不配是(“尚未社会化为”)中国人,那可能我真的不太是吧。
有点豁然开朗的感觉
还是重点关注了有关“关系”的内容。比如有关医患平衡关系模式和人际关系模式。但万变不离其宗,多还是之前的系统观点的延续。
概念偷换
本地化原创性研究,很有意思。
杂七杂八的论文集,儒家的社会建构、中国人际关系网络的平衡性、中国人际关系模式有启发,灵光洞见散落于陈词滥调中,不少论述粗疏了些,一些车轱辘话来回地说。解释力的强弱暂且不说,东一榔头西一棒的焦点漫漶就是个问题。部分个案选的让人头冒问号:这都行? 总觉理是那个理,事又好像不是那回事,或者恰恰相反——揉搓圆乎、逻辑自洽挺难。好像我们越是理性分析中国人际关系的某个片段,越是难整体把握,越想接近,反而离得越远。如何化解此中矛盾?如何系统处理?需要系统吗? 作者对本土化似有执念,立了不少中西的靶子,算是提供了些锚定坐标和模糊地图,可能还要在这个领域泡一阵儿,才能做更进一步的判断。 后记的牢骚撒娇有点可怕。提了个醒:做学问就做嘛,甘苦自知就行,少点自我感动。不然读者真的一身鸡皮疙瘩(真刻薄)。
翟学伟老师不愧是大家!不仅对面子人情分析的透彻,而且案例生动形象!内容翔实易懂!还种草了许多中国社会学大家!
补标 2019.4.20读过
个人觉得老生常谈,没什么创新内容
喜欢“人情与制度”这章。耻感文化的附录回应了前文提到数据与个案的差异以及语言分析的必要性。所以回到一开始他提出的问题——社会学家在做学术研究的时候是否过于信任数据和统计处理了呢?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