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陈寅恪论稿的封面

陈寅恪论稿

刘梦溪

出版时间

2018-11-01

ISBN

9787807682684

评分

★★★★★
书籍介绍

【内容简介】

陈寅恪,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享有“三百年来第一人”之美誉。近年来,“陈寅恪现象”成为文化界一大热点。

陈寅恪的思想和精神,亦深刻地影响了作者的治学与处世。本书可作为《陈寅恪的学说》的姊妹篇。如果说《学说》是对陈氏学说体系内部构造的疏解,本书则是对陈氏学说体系的外部学术触点的著论,主要内容涉及陈寅恪的家学渊源与晚清胜流、陈寅恪的“家国旧情”与“兴亡遗恨”、陈寅恪学术思想的精神义谛、陈寅恪对儒释道三家的“判教”、陈寅恪与《柳如是别传》的撰述旨趣、陈寅恪与《红楼梦》、陈寅恪与王国维和吴宓,等等。

【媒体推荐】

凤凰卫视:

在五十余年的学术研究生涯里,他出文入史,由史入经,沉潜学术,传承典范;他用七年时间,编纂35卷、2500万字的煌煌巨著《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来寻找20世纪中国学者的精神家园的奥秘;2017年初,他出版了《学术与传统》,三卷本百余万言,慎思明辩,堪称年度具有指标意义的学人著作;“云若无心常淡淡,川如不竞岂潺潺”,则是他不惑之年过后学术造诣、道德文章、学者心境的真实写照。他是刘梦溪,我国著名文史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2017年中华文化人物提名嘉宾。

历史名家、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 杨天石教授:

梦溪先生的著作多年来我一直很关注,他的大部分著作我是读过的。

梦溪先生的治学特点,我觉得第一个八个字,叫“不断深入,不断拓展”。

第二个八个字,“学养深厚,文史相承”。

第三个八个字,“思想严密,考证精细”。

第四个八个字是“文辞典雅,亦精且弘”。

《中华英才》:

吾辈并无资格和能力评述刘梦溪先生,但阅读先生文字,聆听先生教诲,如沐春风,心向往之。先生学养深湛,但著述审慎,要求甚高,并不追求多产。只是近十年,有厚积厚发之势。他说:“愿意将清洁的东西,真思想、真精神、真学问传递给喜欢自己文字的人。”

《北京晚报》:

刘梦溪的《红楼梦的儿女真情》、《马一浮与国学》、《现代学人的信仰》、《中国现代学术要略》等书都成为了学术书中的畅销书。刘梦溪在写作一代大师的过程中也感叹,“所谓大学者必须中西兼通、古今兼通”,如今,要做陈寅恪先生那样的“通儒”实在很难。

刘梦溪上世纪六十年代从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中国文学专业毕业。后来成为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杂志创办人兼主编、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2011年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他研究王国维、陈寅恪、马一浮等一批国学大师,他是国学家、文史学家,也是作家。

把学术书写成畅销书并不容易,刘梦溪用了三十年,先“深入”再“浅出”,要有文采才能做到明白晓畅。

刘梦溪

文史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文化史、明清文学思潮和近现代学术思想。

主要著作有《传统的误读》(1996)、《学术思想与人物》(2004)、《红楼梦与百年中国》(2005;韩文版,2016)、《中国现代学术要略》(2008)、《中国文化的狂者精神》(2012;韩文版,2015)、《陈宝箴和湖南新政》(2012)、《陈寅恪的学说》(2014)、《当代中国之传统与现代的变奏》(新加坡青年书局,2014)、《马一浮与国学》(2015)、《将无同:现代学术与文化展望》(2015)、《红楼梦的儿女真情》(2016)、《学术与传统》(上中下三卷,2017)等。

目录
自 序/ 001
第一章 陈寅恪的家学渊源与晚清胜流/ 012
第二章 陈寅恪的“家国旧情”与“兴亡遗恨” / 073
第三章 陈寅恪学术思想的精神义谛/ 109
第四章 陈寅恪对儒释道三家的“判教” / 148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刘梦溪,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本书是刘梦溪对于陈寅恪研究作品,内容包括对于陈氏家族陈宝箴、陈三立和陈寅恪的研究,前者是考察了陈宝箴与湘军的关系,陈三立与晚清政治的关系,都是为了服务于陈寅恪的家学渊源,但是总体上没有太多的洞见。至于陈寅恪的研究部分,主要集中在民族与文化的讨论。最后是陈寅恪的交友考,与王国维的关系,与吴宓的关系。内容平实,多有溢美之词,但缺乏更为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刚看完自序,就开始担心是不是又一个满腹牢骚卖弄知识的作者。 然后看了没几页,发现……特么搞错了一个专业术语 我就………………
作者自带一种仰视的膜拜进入陈寅恪研究,似乎是亲传弟子一般,但用力过甚,用词夸张,反而失去学术研究的真谛。361页,一桩震惊世界文化界的事件发生了,自杀于……中国20世纪的一颗最灿烂的学术之星。4页,使得此一疑案不致再有他解。分明胡文辉就有他解。
再读陈寅恪
整体而言,确实比较浅,新材料、新观点、新方法都谈不太上。不过自己读跟陈先生有关的东西的时候,总有一种别样的感情在,哪怕只是听人转述或者是重新排比一番,何况本书的作者文笔还是很不错的,感情也在。
确是稿,较草的那种。
感谢陈寅恪养活了一大堆攀龙附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