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齐家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育儿要深思
养孩子为什么比从前苦、比从前累?在杨早看来,很大一个原因是,孩子作为家庭中心的角色越来越明显。1980年代独生子被称为“小皇帝”,30多年后他们依然“高踞龙庭”,而且耗费的资源正在以倍数递增。前30年享受父母无微不至的哺养与照顾,后30年为无微不至地哺养照顾下一代而努力,这种交叠的传承图景,真的是我们想要的人生吗?
这部《早生贵子》是杨早以“养娃”为起点,探寻“成长”多元可能性的行思录。全书有以下3方面看点——
一是“父亲杨早”的一线养娃体会与经验,如:怎样当好一名育儿能力不强的父亲?孩子不睡觉怎么办?怎样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启蒙?上幼儿园的孩子要不要学英语?有没有必要追求学区房?
二是“媒体人杨早”对近十年教育热点问题的观察与思考,涉及一度引发热议、至今余波未歇的国学热、中小学生减负、高考作文、文科教育、大学角色、就业难、留学生毕业去向等。
三是“学者杨早”借由回顾鲁迅、梁漱溟、沈从文等中国现代文人的经历,对处理教育问题、维系代际关系的思悟。此间对于结婚、生育、父母角色等问题的观照,同步于当下时代大潮中个体的思虑。
总体上,问题意识贯穿始终。诙谐中不乏严肃的思考,是一部活生生的“纸上脱口秀”;着眼点见高度但不高冷,是一部凸显人文底色的“教育行思录”。亦是作为父亲的知识分子十年间的珍贵思想档案,启发读者跳出窠臼,换一种眼光看未来。
【内容简介】
《早生贵子》是学者杨早当父亲十年的心灵史,汇集了作者近十年来对教育问题的50项思考,内容辐射家庭、学校、社会、未来,质疑与反思精神贯穿始终。
全书分为四辑,先后观照养娃日常、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代际关系。字里行间,所谓“成长”,探寻的是孩子、家长、社会的共同进步,指向多元价值观。在成为焦虑的家长之前,翻翻这本书吧!人生并非只有一种解法,一如每个孩子的成长。
杨早,1973 年生于四川富顺,中山大学文学学士,北京大学文学硕士、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身兼文史学者、书评人、阅读推广人三重身份,关注儿童教育。与书评人绿茶合著写给孩子的《中国通史》,并在“三联中读”开设讲给少儿的启蒙专栏《简说中国史》《简说中国人》。
著有畅销书《元周记》(2020)、《拾读汪曾祺》(2020)、《早读过了》(2018)、《说史记》(2015)、《民国了》(2012)、《野史记》(2005)等,编著“话题”年度系列(2005—2014),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编有《宁作我:汪曾祺文学自传》《六十年与六十部——共和国文学档案》《沈从文集》《汪曾祺集》等。参与创立并主持“阅读邻居”读书会及微信公众号“早茶夜读”,个人主持微信公众号“早就说过”“杨早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