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的封面

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

贺雪峰

出版时间

2020-06-01

ISBN

9787807683179

评分

★★★★★
书籍介绍
随着中国农村社会的快速转型,乡村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本书正是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从社会基础的视角,深入分析乡村治理的各个方面,为乡村治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作者简介
贺雪峰,1968年出生于湖北荆门,现任武汉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及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作为“华中乡土派”代表人物,他专注于乡村治理研究与实践,强调田野调研,倡导“田野的灵感、野性的思维、直白的文风”。著有《新乡土中国》等多部作品,深入探讨中国乡村问题。
推荐理由
《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一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全面分析了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涵盖了乡村社会关联、人际关系理性化、半熟人社会、乡村选举、派系与派性等多个方面。通过实证研究,作者对村级治理的村庄基础、村庄选举的社会基础、村民自治的政策后果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为理解乡土中国的政治理论框架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材料。
适合哪些人读
对乡村治理、农村社会学、政治学感兴趣的学者和研究人员
从事乡村工作或政策制定的相关人员
对农村问题、中国乡村社会性质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增订本自序I
序言/徐勇i
上篇 基本概念
论村庄社会关联3
人际关系理性化中的资源因素26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烦这种老男的(表态了
贺老师关于农村社会的重要研究,以“村民自治”作为主要逻辑去探索乡村治理的道路,其中关于半熟人社会,乡村社会秩序的建立,社区记忆,村庄精英的作用等论述让人受益匪浅。最近开始接触中国乡村研究,读过了温铁军老师的著作,再来读贺老师,不一样的感受,贺老师的思想很朴实,却又很坚硬,让人觉得牢不可破,如果不是走过了如此多乡村,这是很难做到的。
二十年前的文章,今天看起来依然闪烁着应有的价值。尤其是民主化村治的章节。只可惜相见恨晚,本科时候读到这样的书,可能现在就更坚定地走学术道路了吧。
论文集。03年第一次出版,现在再看,有些观点已经有点老了
经典之作!
论文集的形式,但是有一定的梳理归类。一些观点讲的比较好,比如半熟人社会、社会关联度和经济分层这两个维度。对村子内部,村子和乡镇的关系,以及南方的一些乡村社会性质有了新的了解。语言上有点晦涩,论文大都是2000年左右的比较老旧,可以理解。走进乡村实地考察,透过现象深层思考,构建“中层理论”,既有基层调研结果支撑,也有普适点的理论分析。
撇开作者八卦,文章内容在那个时代还是非常有洞见的,团队在前人基础上做了开拓性努力。于我的兴趣而言,书中最出色的是提炼了“村庄社会结构”概念,那篇文章(载2012开放时代)的综述部分简直可以看作农村社会学入门书单,做的区域分类也有一定参考价值,回答了我去年的问题意识。本该早点读贺老师的。
华中社会学功力有限 多是堆砌未必通用词汇地抛些似是而非论述 遣词逻辑性和通达都不足 如"体制精英与非体制精英高度重合"般奇妙论断充斥 只适合完全不明此地乡村实态者粗略参考
本书试图站在中国农村本位的立场来观察和理解农村,从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的角度来理解农村及农村政策和制度。我很赞同作者的研究立场:坚持问题导向,不追求理论完整的本身。要坚持对农村广泛深入而正确的调查,让研究建立在对农村经验事实的深厚认识基础上,而不是是用复杂的理论对单薄的现象进行包装和阐释,沦为某种“智力游戏”。作为一本20年前的论文集,一本很不错的研究指导手册,其中提出的“村庄社会关联”“半熟人社会”“派性选举”“村庄权力结构三层分析框架”对我的启发还是很大的。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