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解读苏南的封面

解读苏南

温铁军

出版时间

2010-03-31

ISBN

9787811376500

评分

★★★★★
书籍介绍

《解读苏南》内容简介:拨去流光溢彩的浮幻,苏南经验被我们“去意识形态化”地解读出的核心结论是:追求产业资本发展的地方政府内生性地发生公司化演变,所导致的“地方政府公司主义(Local State corporatism)”得以结合村社内部化处理外部性问题的理性机制低成本地完成了地方工业化原始积累,并在随后顺势发生的适应产业资本结构调整和产业扩张需求的市场化改制和金融资本全球化条件下,主导了一系列制度变迁……

温铁军的《解读苏南》对苏南经验的综合分析,可以归纳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主义”,两个“理性”,三个“占有”,四个阶段。

温铁军,被中国媒体称为“用脚做学问”的“温三农”和“9亿农民的代言人”,是我国当代新乡村建设试验创新研究的开拓者。

1951年5月生于北京,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乡村建设中心主任;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重大项目环评专家。曾有11年工农兵生活和11年农村改革试验的经历。1996提出“三农问题”并在相关政策研究上做出贡献而于1998年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证书、1999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新世纪之初因身体力行推进当代新乡村建设试验而获CCTV颁发“2003年度中国经济人物奖”;因倡导生态农业和环保农村而获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2005年“中国环境大使”称号;因推动农村金融改革被中国金融网公众投票选为“2006中国金融杰出贡献专家”。

目录
序言一
序言二
提要
上篇
引 子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地方和乡镇企业关系,最后乡镇企业自己和外资结合,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既有国家发展的大历史机遇,也离不开本地领导者的魄力,和所处地理位置率先嗅到的商机。苏南模式不可复制,在金融资本阶段,苏南将走向何方,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纵观清末到21世纪,历史的走向让人不胜唏嘘,政策没有对错,只有最优解。
读完更能明白,苏南的崛起绝非单靠小群体的头脑与勤勉,是区域优势(沿江沿海,邻近城市工业布局)、村社理性机制、地方政府公司主义等多重条客观件影响下,由乡镇企业的崛起拉开序幕,到外资大举进入,从而走向与岭南殊途同归的加工制造贸易的结构转变,与时代背景下的宏观波动和政策导向都是息息相关的。 下篇的专题报告有时间慢慢看。
王建,为什么浙江外资少,
非常清晰的分析思路,全面、一环扣一环,且不陷于意识形态非此即彼的对立选择中。不过比较宏观,没有苏南各地区之间的比较分析,主要着墨于“苏南模式”这种典型经济模式。比较希望能在后记中看到一些心得式的调研手记,介绍一些调研方法和容易遇到的困难,也可作为他人研究的一个参考。
他虽然政治立场有点保守甚至我越看越反对,但是他写的书挺有用的,三农问题的研究挺深的就是不怎么关注产业工人,他还反对过新文化运动
记忆深刻的是铁军兄在讲座中的一句调侃 我已经是高级教授了所以我现在才敢把这些年不敢说的话说出来了。
对苏南的调查很详实,数据表格一堆。多谢主观的解读就更棒了。
对于整个华北与华东都多多少少有借鉴意义
福柯以一种讽刺的态度称萨特为“最后一位哲学家”,因为后者依然尝试用一个哲学体系解决所有人类的问题。诚然,在现代世界的繁复之中,任何宏大的体系都会被轻易找到破绽,进而令试图努力建构其的努力显得荒谬。但也正如杰弗里·亚历山大所指出的,“经典文本化约了复杂性,确立了我们所讨论问题的最低共识”。失去共识的学术交流被相对主义统领,错综复杂的中层理论都能自圆其说,但不能相互证伪,以致陷入一种低水平循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温铁军的雄心格外可贵。他对任何个案的研究都在政治和经济理论上接通马克思主义,在历史视野上遍及全球。尽管这并不意味着其结论的“科学性”,但是这种在方法上对人类社会发展中普遍必然性的追求,是走出相对主义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