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犯罪心理研究的封面

犯罪心理研究

李玫瑾

出版时间

2010-02-01

ISBN

9787811399448

评分

★★★★★
书籍介绍

《犯罪心理研究:在犯罪防控中的作用》内容简介:当人们每天打开报纸或打开电视看新闻时,经常有一类新闻会引起大家的普遍关注甚至震惊,那就是各种各样的刑事案件:街面上的抢劫,住宅内的侵害,滥杀无辜,还有弑亲案件……每当人们听到或看到这类案件报道时都会出现相似的疑问:作案人是怎样的人?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出于什么样的心理?……犯罪心理学就是研究这类问题答案的学科。

寻找这类人的行为原因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和求知的欲望,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发现如何减少或控制这类犯罪危害的途径。如果说,吃五谷杂粮的人难免会遇到疾病侵扰,防病保健是人人都需要的知识,那么,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也难免会遇到犯罪现象的侵扰,因此,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也是人人需要的知识。

笔者从1977年上大学到1982年毕业,期间从未想到过自己将用一生来研究犯罪人和犯罪心理问题。当时唯一的理想就是要当一名教师,因为教师的工作需要不断地看书、思考……这恰恰是我从幼年起就喜欢的生活。于是,1982年1月我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毕业就来到了当时的中央政法干校,即现在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我的职业生涯几乎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同步。大概是十年动乱刚刚结束,又面临社会改革开放带来的转型背景,从我穿上警服那时起,社会上的犯罪问题就开始呈现较严重的态势。记得我工作的第一年是在县级刑侦局长班里当班干事,每天除行政工作外就是与局长们一起听课,有法律课、刑侦课等,同时还参与他们的学习讨论。一次讨论中,有位刑侦局长发言说:“为什么现在犯罪的大多是青少年?这些人年龄不大,却非常胆大和残忍,为什么?我们真的需要好好研究一下他们的犯罪心理……”那时,别说我们学校,其他各大学也没有人专门从事犯罪心理研究。

李玫瑾,1958年生,祖籍上海。1977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2年1月至今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执教。目前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警察协会学术委员,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

主要研究领域:犯罪心理学,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心理研究,侦查中犯罪心理画像研究。涉猎课题还有:中国现阶段犯罪问题研究,有组织犯罪心理研究,城市犯罪与综合治理研究,公安社会心理调查研究,犯罪高危人群研究,家庭暴力研究等。

用户评论
不枯燥,但生动形象,更关键的是我理解防控犯罪就是给予小孩充足的合理的爱
可以作为儿童教育的辅助参考
表面上是在讲犯罪问题的书,其实是在讲教育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值得一读。
如果能再长一点就更好了
喜欢!
1.犯罪人群主要分成危险人格和危险心结。危险人格犯罪大多是先天或者幼年心理发展出现问题,伴随终生;危险心结犯罪是源于某个点上的心理刺激,埋下心理隐患,一念之差产生犯罪行为。 2.研究清楚犯罪心理,往回推一步可以帮助刑侦破案,再推一步,推到犯罪产生的原点,就可以更好地预防罪犯。 3.李玫瑾的出发点是希望大家知道,一个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犯罪的,希望能不再重蹈覆辙。
某些观点有些时代局限(弗洛伊德部分),对人性的观察很细微,有些观点很有启发。
震惊的是,人口统计学研究中ASPD在人群中的出现率居然男性3%女性1%,那基数摆在这……教育的重要性啊
有些罪犯真的就是天生的
更多是体现出教育和关爱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