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黑白记忆·上海1980年代(中国故事)的封面

黑白记忆·上海1980年代(中国故事)

王海

出版时间

2014-04-03

ISBN

9787893990335

评分

★★★★★

标签

人文

书籍介绍

如果有三天的时间穿越、回溯,你会选择去哪里?

作者王海说,他会把其中一天留给1980年代的上海。而谢伟民先生的黑白照片,就是他的指南。

上海的八十年代,是这座城市令人怀念的年代。

作者写,“那时候,全上海都是我家的客厅”。树上知了在叫,太阳已下山,竹椅搬出来,躺椅搬出来,赤膊的隔壁头爷叔也出来了。半导体的天线拉出来,四国大战摆出来,扑克牌发起来,刚杀好的西瓜端出来。上海人从亭子间出来,从弄汤出来,到外边去,到街沿去,到晚风畅通无阻的地方去……

谢老师留下八十年代上海人的种种情态,照片上的那种安然自得,或许是一道再也无法复制重现的城市风景。又或许,是岁月太有魔力,总是善于把过往日常的平凡生活变为经典,令人如此怀念。

目录
影像的意义
那时候,全上海都是我家的客厅
遗失的美好
菜场·影子·契约
卖大饼的姑娘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已购亚马逊电子书。照片和文字【资料性】上佳,其触发的回忆远大于书本身的内容。让我想到和B说起市百一店以前的环形大天桥,B说到的孤独——缺少环境记忆带来的陌生感——正如后来我在品川感到的美好和无望。【摘】武康大楼,旧称诺曼底公寓,因在文革中多人从该楼跳下,又被称为“上海跳水台”。80年代初,上海小学颁布《小学生守则》中有这样一条规定:不要尾随、围观外国人。
那个时代的风光,就是在潮流的桥头堡上海,依然有抹不去的时代特色,但是虽然科技水平没有显现,但是文明和秩序却始终存在,南北方的精细与粗犷,地理上的区别在时间跨度中不曾消解。同时在很多地区,北方是代表区域精神的主流,也是值得玩味。
不得不承认物质生活极大地丰富了,但为什么人的欲望更加强烈更加不平衡了呢。
其实算是口述史吧?我想我对上海的确实有些感情,这多半要归功于学城市规划时以学术的眼光去看过很多上海的角落。老师们每每提及“老上海生活”,我们也每每由此臆想,而有这样一本书记录下这些点滴的细节,倒也弥足珍贵了
叙事类似中学生作文,选照片犹如小学生摄影比赛,浮皮潦草,不堪一看。
很无聊
虽然从小不是生活在市区的,但是这种怀念小时候生活的情绪却是一样的,影子部队的故事还是蛮扎劲的。
很不错,有许多八十年代的上海照片,很真实的记录了那个来我们回味的年代!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