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元代的族群文化與科舉的封面

元代的族群文化與科舉

蕭啟慶

出版时间

2008-01-28

ISBN

9789570832280

评分

★★★★★
书籍介绍

元代是中國史上最以其世界性及族群文化多元性融合的時代。本書正稿收錄論文九篇,頗能彰顯這個時代的特色和重要性。書中各文主要以宏觀視角,考察蒙元統治對中國歷史文化發展之影響,以及各族群之間的社會文化互動。或對個別蒙古、色目家族的「士人化」現象作深入研究,以修正當今學界所習用的「漢化」概念。按,元代科舉與其他各朝不同,頗能反映當時各族群間政治、社會、文化之互動關係,因而亦是本書的一個重點。

此外附錄論文兩篇︰一篇探討燕京五大漢人家族在遼朝的重要及金元時代的延續,顯示征服王朝與漢人世家的共生關係。另篇論文,則考述元史研究先驅陳垣先生對元史及現代中國史學研究的貢獻。總之,這兩篇論文雖不屬元史研究的範圍,卻對元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序及目次

序論

第一章 中國近世前期南北發展的歧異與統合:以南宋金元時期的經濟社會文化為中心

第二章 蒙元統治與中國文化發展

第三章 論元代蒙古色目人的漢化與士人化

第四章 元季色目士人的社會網絡:以偰百遼遜青年時代為中心

第五章 元朝蒙古色目進士背景的分析

第六章 元代科舉與江南士大夫之延續

第七章 元朝南人進士分佈與近世區域人才升沉

第八章 元明之際士人的多元政治抉擇:以各族進士為中心

第九章 元朝的區域軍事分權與政軍合一

附錄一 漢人世家與邊族政權:遼朝燕京地區漢人五大家族

附錄二 推陳出新的史學家陳垣

蕭啟慶,中央研究院院士,清華大學歷史所榮譽講座教授。生於江蘇泰興,長於台灣。台灣大學、美國哈佛大學學士、碩士、博士。曾任教美國明尼蘇達州州立大學、台灣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以蒙元史研究馳譽海內外,著有《元朝史新探》、《蒙元史新研》、《元朝史新論》、〈蒙古前期名臣傳論〉及《劍橋中國史》第六卷(英文,聯合編著)等。

用户评论
这个领域的南面王。
PDF版
南北统合、内蒙外汉
是我读得懂也很顺畅的史学文章,“千山我独行,何必相送”。
宋元易代对当时中国南方的经济和社会造成巨大冲击,但因元整体上的宽仁政策,其对文化的影响反而没有太大。蒙古人和色目人的“士人化”一方面接受儒家思想,另一方面亦没有放弃其原有的族群认同。大量汉人/南人因上升空间狭窄和元代的族群歧视政策而避世,但亦有不少努力向政治靠近,逐渐蒙古化。元明易代,因两宋后的“君臣之义”远高于“夷夏之辨”,汉人的出世/避世/北遁亦比比皆是。本书的明线是蒙古人/色目人的“汉化”,暗线是汉人/南人的“蒙古化”。可以与《新天下之化》这本书明初汉人的“去蒙古化”做对照。整本书看完后,对元代汉族蒙古化反而更感兴趣了。
5.28 Green Library自习室快速扫过二三两章。第二章与《大汗的世纪》当中第一篇专论基本重复,第三章区分汉化和士人化颇有见地,出于政治身份考虑而通过姓名和婚姻维持和汉文化的差异性。
“兼采族群与区域两种配额以选取进士”,“蒙古、色目族群中,社会阶级分化更为严重”
讲得不深,但是极其老实,适合入门。我觉得作者最难得可贵之处在于,他紧紧扣住元代的过渡性这样一个核心话题,为之寻找科举、士人心态方面的例证。作者自序里的话让我很感动,“回顾我的学术生涯,研究数量不算庞大,内容也未必精彩。毕竟人文与自然科学性质不同,很难说什么才是突破性的研究。重要的是,每项研究都必须具有意义,一点一滴的积累,聚沙成塔。我的研究也是如此,谈不上什么惊人发现,不过是在元代政治、军事、社会、族群、人物等方面,将研究前沿略微向前推进”。“千山我独行,何必相送”,既自信又谦虚的自勉之语呢。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