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傅斯年的封面

傅斯年

王汎森

出版时间

2013-05-01

ISBN

9789570841718

评分

★★★★★

标签

近代史

书籍介绍

傅斯年是民國時期學界最有影響力、色彩最豐富的人物之一

他最重要的學術主張是「夷夏東西說」

《傅斯年:中國近代歷史與政治中的個體生命》重構了他從疑古走向重建古史的過程

傅斯年(1896-1950),民國時期學界最活躍、最有影響、色彩最豐富的人物之一,一個「譽滿天下、謗滿天下」的人。

他組織並領導了二十年以史語所為核心的學術群體,促成了如考古學、甲骨文、金文研究和清宮檔案的收集與研究等很多領域的進步;他強調中國歷史學的專業化和收集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性,對形成學術研究的新風範有卓越的貢獻。

傅斯年生活在後傳統、後科學、後古史辨的時代,本書作者王汎森針對他最重要的學術主張「夷夏東西說」,重構其從疑古走向重建古史的過程。並藉傅斯年看他這一代知識人如何陷入種種的「兩難」,進而將其個案帶到中國現代思想史兩個更廣泛的主題上來:一是五四青年的文化反傳統主義之產生和發展,二是在中國建設一個學術社會進程中的成功與挫折。

《傅斯年:中國近代歷史與政治中的個體生命》第一章〈傅斯年的早年生活〉,介紹傅斯年的成長歷程,包括在北京大學的學習,及其與新潮社、五四運動的關係,這些為他日後學術思想的發展、人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第二章,〈新歷史學派的形塑〉,介紹傅斯年在倫敦和柏林的學習,實證主義、自然科學、心理分析及比較語言學都對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回國後,傅斯年建立了史語所,集中了一批中國學術的精英,如陳寅恪、趙元任、李濟等,展開學術研究工作,史語所成為傅斯年們的舞臺??;

第三章,〈走向中國文明多元起源論:中國古史的學說〉,作者向人們展示了上個世紀史學家們對中國古代文明起源的探討,傅斯年打破了中國古代歷史研究的單一體系,形成新的多元文明起源論,代表著作是〈夷夏東西說〉(1935年),並重新描繪出古代歷史的畫卷。王先生檢討了傅斯年的理論的價值、影響及值得商榷之處;

第四章,〈反內省的道德哲學〉,作者結合了當時的時代思潮,精闢地分析了知識份子群體的矛盾心態,指出傅斯年在反對傳統的道德內省哲學時與清代考據派學者在精神上一脈相承,另一方面,他又以西方思想、方法為參照系和武器,對中國的內省的道德傳統進行駁斥。傅斯年集中地對「性」、「命」、「令」、「心」這幾個關鍵概念作了詳細的辨證,寫成〈性命古訓辨證〉(1940年);

第五章〈五四精神的負擔〉,在這一章中,作者認為中日戰爭爆發後民族主義興起、專制政治下民主與獨裁辯論的高漲、以及本位文化的鼓吹,都使五四的個人主義、反傳統、宣導純學術等成為一種負擔,並闡述這種轉變的錯綜複雜的社會、歷史背景以及傅及其同時代人所受的影響;

第六章,〈一個五四青年的晚年〉,傅斯年曾將蔣介石看作最有能力的中國領導人,但是蔣介石的獨裁使他感到失望、不滿,因此他對蔣的態度是複雜的。作者指出傅斯年晚年積極參與政治活動,已經漸漸緩解了傳統價值與現代價值之間的張力。

此外,另有〈引言:1895年後的思潮與傅斯年〉、〈結語:一個五四青年的失敗〉。書後另附六篇專文。

目录
導論 1895年後的思潮與傅斯年
傅斯年在中國現代知識界的地位
第一章 傅斯年的早年
家鄉:瀕於崩潰邊緣的舊社會
傅斯年的成長歷程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王汎森对傅斯年的定位是“五四青年”或受五四影响终身的青年,尤其是五四全面的反传统精神让这位青年的思想经历了从全盘接受到回归传统的起落翻转,而思想的变化过程又无法脱离中国学术社会建立和政治局势变迁的影响,深刻而持久。作为一名终身的五四青年,傅斯年在学术和现实政治的贡献均可圈可点。台大校园的傅园,敲响的傅钟,提醒着,傅斯年从未走远。
傅斯年这个“天才最高,能做学问,又能治事,能组织”
一代伟人!
传统和西方思想文化激烈的碰撞中产生了深深的矛盾,傅欲把学术研究独立于政治之外在那个时候基本不可能,只能攻击宰相孔宋,来抗议独裁统治,那个时候的知识分子只是没有实权的第三方,独立于两个集权团队之外
今天第一次对台湾发生了真实的兴趣。
归骨于田横之岛。
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五四青年晚年终究转向了孟子的道德哲学。毛赠诗「刘项原来不读书」,傅数年后即被列为战犯。时局不可挽回时,反复背诵「忽值山河改」诗。「归骨于田横之岛。」唯觉上古史章略驳杂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