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明清社會史論的封面

明清社會史論

何炳棣

出版时间

2013-12-12

ISBN

9789570842142

评分

★★★★★
书籍介绍

《明清社會史論》已被譽為明清史專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何炳棣最重要的經典鉅著!

二十世紀五、六〇年代,何炳棣致力於明、清兩朝帝制中國的人口問題、社會結構及階層間的上下流動,《明清社會史論》即是他探索明、清五百多年間中國社會組成及階層流動的歷史鉅作。

作者何炳棣是第一位大量運用近百種明清兩代的進士登科錄,進士三代履歷,進士同年齒錄和晚清若干舉人和特種貢生的三代履歷等鮮為人注意的科舉史料的學者。這批量化的統計資料構成了《明清社會史論》的經線,有系統地呈現明清兩代間,初階、中階和高階舉業所造成的社會流動。何炳棣分析了進士及舉貢共約四萬個案例,發現這些人祖上三代為布衣出身的比例很高,甚至高達百分之四十以上,因此他認為明清時期中國具有高度的社會流動性,遠遠超過英國十八世紀的情形。

另一方面,何炳棣在《明清社會史論》一書裡運用大量的史料,如政府律令、方志、傳記、家譜、社會小說和觀察當代社會與家庭事務的著作等,構成了本書研究的緯線。《明清社會史論》探討了個人與家庭的地位轉移、社會流動的制度化和非制度化因素,以及某些社會概念與迷思。除了從明清科舉觀察社會流動外,何炳棣也討論了清代晚期所廣泛施行的捐納制度,如何使富與貴緊密結合,且影響力量趨強;造成平民向上流動機會大減。同時,何炳棣在書中不但處理向上流動,也討論向下流動及其導因,《明清社會史論》亦有專章討論士農工商、軍民匠灶的橫向水平流動,並論及社會流動的地域差異。

《明清社會史論》討論明清社會流動,根據的樣本數量極多,被譽為討論科舉與社會流動最全面的一部經典鉅著。

何炳棣,浙江金華人。1917年生於天津,2012年卒於美國加州爾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34年入清華大學,1943年獲清華庚款公費留美,師從英史巨擘John Brebner研修近代英國農業經濟史,1952年以〈英國的土地與國家(1873-1910):土地改革運動與土地政策研究〉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1965年芝加哥大學聘為湯普遜(James Westfall Thompson)歷史講座教授,1975年當選美國亞洲研究學會首位亞裔會長。

何炳棣治中國史,善用交叉學科知識與理論詮釋關鍵史料。早年選擇經濟運作、社會結構,晚年鑽研思想源頭,皆為直指歷史上影響時代脈動的核心問題。其名著《東方的搖籃》以充實的古代文獻聯繫考古資料及古動植學知識,論證中國古代文明源於本土,打破西方學者的世界文明皆源自西亞的一源說,連一源說的代言人威廉· 麥克尼爾(William...

(展开全部)

目录
前言
第二版自序
第一版自序
譯者序:何炳棣教授及其《明清社會史論》
目錄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联经真的是。。。何先生在世时终究没能看到此书出版。唉。
对于专业同学我强力推荐。这本书与“the studies of China's population"一样,是历史研究的典范之作。何炳棣先生善于运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成果,又能吸取西方史学的长处。从这部书中可以看出明显的计量史学研究方法,从概念辨析、制度史回顾到大量数据的统计、量化与非量化的分析、影响因素的深入探究,最后再到全书的结论,处处都透露着西方计量史学的痕迹,可以说专业化程度很高。然而何炳棣先生亦有自己的独创性,能在量化与非量化之中找到平衡,并能较合理的分析明清时代的社会流动,不愧为大师。
一颗赛艇
研究社会流动性的杰作,难以想象这是1961年的著作。key takeaways:高度竞争结合地域配额的科举制度促进了明清时期有活力的社会流动,祖宗三代全官职无功名的进士占比达到了31.1%,如果把祖上仅有秀才也宽泛定义为平民,整个明清时期来自平民家庭的进士占有42.7%。学不过三代,官不过三代。勤勉用功的家凤很难隔代继承,精英的后代难免日益纨绔,财产继承制度诸子均分,顶层精英也很难实现持续的再生产。
好厚重 期待译者的讲座
儒墨之根本差异,只在儒家的人文主义者能欣赏文化的价值,而墨家却有极深的近乎宗教信仰的狂热、极端的节俭与反文化的偏见;也就因为墨家这种不妥协的态度,终于使他们在中国成为大一统帝国之后渐渐消失。
很幸运地在网上买下来了
论社科统计思维在历史学领域如何运用
初读感悟,或许科举的著述已读过不少,不觉新鲜,可以其发轫之功,就实在足堪力荐,社科研究总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能因此而埋没巨人之功
太好看了,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