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上海繁華的封面

上海繁華

葉文心

出版时间

2010-06-02

ISBN

9789571352091

评分

★★★★★
书籍介绍

上海的繁華輝煌,一開始卻是個「海上奇觀」。這座充滿傳奇的城市,在鴉片戰爭後的百餘年不僅由一個長江下游的縣城,一躍而成東亞數一數二的國際性通商巨埠,更以「洋」、「商」與「女性」共同挑戰與改變中國傳統文化的秩序。西風中的資本主義,在上海 長出最能代表中國早期資本主義發展的面貌,中國的現代性不能不談上海。一九四九年後,上海在共黨政策下,被賦予製造工業的角色,一代繁華洗盡,直到九○年代,中國又回到上海找尋現代性,上海再度成為繁華的代表。

這個中國歷史上史無前例的城市與經濟,對廣大中國的社會與文化構成什麼挑戰與影響?本書回顧一八四三年至一九四九年的上海社會文化史,透過細細考察上海的金融、出版和現代百貨業,葉文心生動描繪中國第一批城市中產階層。在國家角色尚弱的二十世紀初期,這個新富階層在從商與消費被視為愛國志業的觀念下,不僅取得在儒家社會的正當性,從而改變了上海, 更成為近代中國政治與民族主義發展的主要力量。

新的往往也是舊的,葉文心認為,上海如今再度回到中國現代性的核心位置,卻有不少力氣花在挖掘過去的歷史記憶。因此要瞭解今日之上海,必須回到一九四九年前,那個張愛玲曾經生活過也貪嗔癡過的上海。而當代上海新富階層,是否會再次扮演推動國家變遷的角色,或許可從本書的歷史分析窺見一二。

葉文心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東亞所所長,曾任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中國研究中心主任、長期從事中國近現代史研究,主要著作除《上海繁華》,還有《鄉下人的旅行:文化、空間和中國共產主義的起源》(Provincial Passages: Culture, Space, and t he Origin of Chinese Communism)、《疏離的學院:中華民國的文化與政治1919-1937》(The Alienated Academy: Culture and Politics in Republican China, 1919-1937),其他代表性論文有〈進步雜誌與上海小市民〉、〈企業空間、社區時間:上海中國銀行的日常生活〉、〈上海的現代性:一個民國城市的商業與文化〉、〈商業、職業與近代上海商界〉等。

譯者簡介

王琴

四川人,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

(展开全部)

目录
繁體中文版序
導論
第一章 唯物觀點的興起
第二章 市井與廟堂
第三章 都會符號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上海史的经典。讨论的问题较多:经济伦理和商业文化如何逐渐获得合法性,并转而成为城市的性格。商业精英如何利用现代性和爱国主义来包装消费主义,以促进商品的销售。时钟和空间的布局如何形成一种道德修辞,进而推动经济伦理的传播,塑造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杂志以何种方式给人们灌输基于奋斗和努力的中产阶级价值观,在民族危机严峻的情况下又是如何转而试图打破该群体岁月静好的观念,以引导其斗争意识。后记颇有意思,提出80年代后上海史及民国上海旧物的复兴思潮带有为改革开放鸣锣呐喊的味道,旨在从批判殖民主义、资本主义和书写国共对立的上海史中走出来,转而描述中产阶级城市舒适的日常生活,带有面向未来的乐观主义味道。
葉文心的琐碎故事让人在某种意义上无法把它们置于某一种脉络中,这大概也是这本书被抨击的原因。但是她的洞察却向我们掷出了一个永在transformation中的上海——如果我以前往往认为都会的转变存在于某些关键性的时点的话。这样一座为各色人等关注的宇内巨都,完全可以逃脱大历史书写的传统径路,它丰富的城市记忆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国家的历史记忆而不必通过国族叙事来回忆并重新书写自己前世今生。但是正源于丰富,上海是碎片化的,上海是断裂的,更像是一座由seperated的板块在空间格局上拼合的马赛克。那么,当我们号称有一种新的transformation再次作用于这座乃至所有中国城市的时候,碎片们何在?民众之于都市的体验何在?似乎任何简单粗暴都无法从细腻的部分解释甚或解决这些问题~
“他们拥有了共同的大上海,而所伴随的却是一段支离的历史记忆。”
浏览其中三章,总体感觉是细节多、观点少,只能说是勾勒了一点最基本的脉络。。
许多精彩有趣的小故事,不过看不太到什么具体的论点就是。
通过上海折射中国,然而这一折射力度比较孱弱,再加上如热评所说论述有点细碎,谋篇布局平平无奇。全书点名讲“小市民”,以一个个人的事例点出该层级因无力而在时代浪潮中的随波逐流,讨论了上海的社群、报刊、百货公司等群体,以及其中的人们在面对时代时由于重创而产生的向左翼的倾斜;作者大笔墨花在上海都市文化的特殊性:西方“现代”混杂中式儒学传统,且父权、家庭集体至上等理念常常在暗处发挥偌大的影响;哪怕是激励个人发挥的刊物也要强调社会责任,并在社会积弊前愤而评判政治。可惜,对“小市民”的定义不太准确(又怎么能准确呢),导致无法将其和无产者区分开——当然可以说这彰显了小市民的脆弱性,然而叶似乎无意往这层想;此外,走文化视野但是上海本身的地位很暧昧,除结语外未体现政治、革命等因素对文化的塑造,致使层次感稀薄。
只看了时间的那一章节,比较常规
民国上海生活经济史研究的重要之作
新视角
文笔优美,但是高开低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