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鐵路現代性的封面

鐵路現代性

李思逸

出版社

時報文化

出版时间

2020-12-01

ISBN

9789571384214

评分

★★★★★

标签

经济学

书籍介绍

長期以來,鐵路、火車作為現代技術文明最耀眼的產物,自然也就被當作是現代性的象徵。鐵路可以說是為了讓人重新發現世界才誕生的,它改變了我們感受時空的方式,重塑了我們對世界的把握;不僅在社會經濟中發揮著實際作用,也在歷史文化領域滲透著強力影響。

《鐵路現代性:晚清至民國的時空體驗與文化想像》依據晚清至民國的時間順序,以鐵路的命名故事、《點石齋畫報》中的視覺與圖像、吳淞鐵路到洋務運動的論爭、孫中山的鐵路擘劃與國族建構、民國時期的鐵路旅行與文學書寫、現代主體與陌生他者的鐵路經驗和文學表述等六個不同面向,在鐵路與火車所引起的時空體驗和文化想像這個主題下,重新思考現代性的諸多問題。

作者李思逸以鐵路為方法、為契機、為理解中國現代性的鑰匙,透過1840年至1937年約一百年間,鐵路進入中國之後發生的衝擊與適應,探討鐵路在晚清民國的具體情境中是如何與現代的想像與經驗勾...

(展开全部)

目录
推薦序 鐵路現代性,文化研究的一種新範式╱李歐梵
導論 以鐵路為方法,言說現代性
第一章 沿著語言概念的軌跡——鐵路的命名故事
第二章 從視覺圖像出發——《點石齋畫報》中的鐵路與火車
第三章 回歸物的歷史——從吳淞鐵路到洋務運動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今天是纪念唐胥铁路动工的铁路节。要承认我对现代文学文化研究有个人偏见,很大因素来自选题的无聊雷同,反之一旦引起兴趣,就会悬置对行文模式的质疑,如本书虽声称摆脱物之对象的文化史和理论批评,实则每章仍从独立的问题意识:语言概念;视觉图像;事件话语;民族国家;风景旅行;陌生他者,反复论述晚清民国如何在人-铁路-世界中成形。但作者有打动我的是对理论的反思,如何能以西方理论话语推出中国现代性?他认为对理论的思考恰恰是普世和启发性的,只要理论不是生搬硬套和唬人的摆设,或制造中西对立的伪术。本书实际也关注了中西不同语境的特征,如西方现代性的速度是宰制时空有形可感的个体经验,现代中国的速度追求则体现于群体症候:害怕落后强调赶超。还想看作者对铁路与战争和流亡,以及时刻表诡计和密闭谋杀的时空体验,可惜未有展开。
李思逸任助教、李歐梵和張歷君合教的1 credit文學院通識課,啟蒙我對現代文學、現代文化史研究的學術興趣。引我入坑了~
导论理论八级。但没看出导论中的拉图尔和海德格,和后面的分章论述主题有什么实质性的关联。火车词源学梳理,最后落脚文学文本的分析也很奇怪。论述中旁枝太多。
各章之间颇有点各自为政的意思。最吸引我的是第五、六章,从“风景观看”和“车厢邂逅”两个角度解读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几部鲜为人知的作品。但除了少数印象深刻的论点以外,总的来看内容远没有想象的那么有趣,主要原因是援引了大量理论,使得原本具体的分析对象变得抽象起来,而且,理论和文本分析的结合有时显得牵强附会,比如用巴特勒的展演理论来解读车厢中的女骗子形象,感觉有点把简单问题说复杂了。
與其說是“鐵路現代性”,或者也可以說是關於鐵路的現代性。鐵路本身和鐵路下面可能是被現代化的血淚和事實意義上被侵佔的田產和祖墳,而附著在鐵路上的是夢想和統合性的暴力。談論前者和後者的人生活在交叉和隔離的時空中,現代性和現代化是兔鴨之辨,然而欲辨時常常忘言。
序,導論,第二章
文本的处理和细读成熟的土豆加牛肉一样无需多言,所以横七竖八的看,不知道新范式在哪里
由“建构”开始,从孙中山而至贾樟柯,“新四大发明”,又何尝不是刘锡鸿的精神道德大火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