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幹」一詞意指「多山」之意,早期遷徙而來的民族,因地形隔閡形塑了多樣性,今日巴爾幹半島上共居住有二十四個大大小小的族群。本地同時也是歐亞交通要道,戰略地位重要,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在歷史上先後被不同政權統治過,無形中成就了多采多姿的文化內涵。然而在其繽紛多樣的外表下,卻孕育了衝突的種子,使得史家對這塊兵禍相連的角落有「火藥庫」之嘆。然而在硝煙瀰漫,砲聲?蕩之餘,作者巍然不懼,以最近距離的觀察,帶領讀者洞察此一地區的複雜面貌,領會列強的滄桑,進入歐洲歷史殿堂中這個晦暗的角落。
洪茂雄
1940年生於嘉義縣東石鄉圍潭村,1963年世界新聞專科學校(世新大學前身)畢業,1967~1968年間就讀德國閔斯特大學,1969~1979年間攻讀慕尼黑大學東歐歷史研究所,獲頒哲學博士學位。1980年回國,歷任世新專校副教授、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研究員、第一所所長、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南華大學歐洲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教授等職。1991~2003年間獲國科會補助對後共產主義時期中東歐各國發展情勢一系列專題研究計劃。
著有《德國統一後所衍生問題及其對策之研究》、《「社會主義國際」之研究:組織與政策》、《戈巴契夫評傳》、《東歐變貌:劃時代的民主化變革》、《東歐國情分析與我國對外關係》、《歐洲聯盟人權外交執行方式及其成效之探討--兼論對台灣人權外交的啟示》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