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匱乏經濟學的封面

匱乏經濟學

Sendhil Mullainathan

出版社

遠流

出版时间

未知

ISBN

9789573275541

评分

★★★★★
书籍介绍

行為經濟學是認知心理學與經濟學結合的新領域,探討人在什麼認知之下做了什麼決定,不管是在臉書上按了「讚」,還是決定購買(或不買)某個東西,都有心理學的基礎,也有經濟學的意義。

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森迪爾‧穆蘭納珊與普林斯頓認知心理學教授埃爾達‧夏菲爾聯手探索了「行為經濟學」, 在《匱乏經濟學》中,兩位作者回到了經濟學的基本命題:在資源有限的時候,人要如何根據需求與供給來做抉擇?在心理的層面上,人的經濟行為是一種「匱乏」 的表現,但是在消費主義的邏輯下,供給被無限擴大,需求也被無限擴大,但是個人的資源並沒有相應提高,人的「匱乏感」因而大幅提昇。為了生產,人被無情地驅策,不斷提高產能;為了消費,人要賺更多的錢,去滿足需求與慾望。

於是,追趕「最後期限」(deadline) 成為現代人生活中的常見場景。「最後期限」能讓人集中精神,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最大質量的工作,獲得「專注紅利」。但是,因為人把心力都集中在眼前的工作 上,忽略了長遠來看更重要的事。匱乏不僅是一種現象與狀況,久而久之,它會改變心理機制,使得人進入「匱乏模式」,而以錯誤的方式回應,陷入惡性循環。

貧困為何讓人難以脫身?組織企業為何陷入四處救火的困境?為錢發愁的人為何較難控制衝動?孤單的人為何不容易交到朋友?這些問題看似毫不相關,但是在背後,作者看到同樣的原因:人不斷處於匱乏之中。

《匱乏經濟學》以「行為經濟學」的最新研究、令人印象深刻的有趣案例,提供了理解的新方式,也告訴個人與組織要如何管理匱乏。

作者簡介

森迪爾‧穆蘭納珊Sendhil Mullainathan

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曾獲頒麥克阿瑟「天才」獎,對於「行為經濟學」的著迷已經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並將「行為經濟學」應用在現實中,協助創立了非營利組織ideas42。工作之餘的嗜好包括打棒球、上Google瀏覽搜尋和修理古董濃縮咖啡機。

埃爾達‧夏菲爾 Eldar Shafir

出生在以色列,長居美國,任教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開設決策、認知科學與行為經濟學的課程。他是ideas42的共同創立者兼科學總監。

曾任判斷與決策學會會長(Society for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羅瑟‧塞吉基金會行為經濟學圓桌會議(Russell Sage Foundation Behavioral Economics Roundtable)成員,加拿大高等研究院(C...

(展开全部)

目录
導言
第一部分 匱乏的思維模式
1. 聚焦與隧道效應
2. 認知頻寬稅負
第二部分 匱乏製造匱乏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作者把他的研究成果「認知頻寬稅負」似乎捧得太高。在匱乏恐懼中的智能失準說起來其實就是常識嘛!誰都經歷過,誰都知道是什麼回事,但閒着無事的學者們就愛把這些常識裝扮成科學成果,再加上層層迷霧(專有名詞層層疊加)弄得玄乎其玄。作者甚至花大篇幅企圖證明,認知頻寬稅負跟匱乏恐懼中的壓力是完全兩回事。然而,心理層面的事情真的可以如機械零件一樣分得那麼仔細嗎?當然,真正的問題應該是,以肢解爲原則的所謂「科學方法」真的有能力研究心理層面的事情嗎?將器官割出來切片放在顯微鏡下就能知道器官在身體的作用嗎?還是應該把器官放回體內,靜靜地,謙卑地觀察它與整個系統的交互作用比較實際一點呢?究竟那一種方法的得着會更大一些呢?
在丰裕的物质之海,人因匮乏而窒息。匮乏不仅是一种现象与状况,久而久之会改变心理机制,使人进入「匮乏模式」。以行为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提供新的理解方式,以及提供个人与组织如何管理匮乏的方案。
1)总归是想避免匮乏,可匮乏避免得了吗?没有匮乏的人生和世界美好吗?匮乏有隧道效应也有专注红利,一体两面;2)不是什么问题都能归结到匮乏上,或能满足于归结到匮乏上;3)作者最看重的认知频宽、认知频宽税负概念,表示匮乏在心理学上主要归结为信息处理和执行控制问题,在充裕时的所思所为,是匮乏的成因;4)很多共鸣,但对匮乏现象的解释力和消除匮乏的实践的指导意义还有待推敲。(2021№32)
却越少时间 越会在意时间
對匱乏的現象,引入心理學的考量。頗有新意。
實例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