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埃及的革命考古學的封面

埃及的革命考古學

何偉(Peter Hessler)

出版社

八旗文化

出版时间

2020-01-22

ISBN

9789578654907

评分

★★★★★

标签

社会学

书籍介绍
在当今世界,埃及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始终吸引着人们的关注。然而,在政治动荡的阴影下,埃及的社会、文化和历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本书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带领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见证埃及社会的变迁,探索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作者简介
何伟(Peter Hessler),美国作家,普林斯顿大学英文和写作专业毕业,牛津大学英国文学硕士。他于2000年至2007年担任《纽约客》驻北京记者,并长期为《国家地理杂志》、《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撰稿。期间,他的作品《消失中的江城》赢得了Kiriyama环太平洋图书奖,《甲骨文》入选2006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这两部作品连同《寻路中国》共同构成了何伟的“中国三部曲”,成为观察中国和非虚构写作的经典读物。2008年,他因杰出报导荣获美国国家杂志奖;2011年,因其对中国普通百姓在改革时代快速社会变迁中复杂生活的敏锐观察,再次获得麦克阿瑟基金会的认可。
推荐理由
《埃及的革命考古学》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埃及在政治动荡时期的历史变迁,将考古学的视角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重维度相结合,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生动、立体的埃及社会形象。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真实记录,深入剖析了埃及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政治变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这本书不仅为考古学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也为对埃及文化、政治和社会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宝贵的阅读材料。
适合哪些人读
对埃及历史、文化、政治感兴趣的读者
考古学爱好者
希望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社会变迁的读者
对中东地区政治和社会问题感兴趣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第一部∣
總統
第二部∣
政變
第三部∣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选材、叙事和结构非常像《甲骨文》,但没有造成审美疲劳。几个小人物或者说是边缘人萨伊德、马努、里阿法特的故事都引人入胜。关于埃及,作者介绍的循环时间、永恒时间与当下若合符节。考古方面,那些历史上的建筑雕塑神迹也与当代埃及强人政治曲尽款曲。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其实“一迹功成万骨枯”更值得人反思,将领的功绩躺在史书里,政治神迹循环反复一直在那里。
没想到读的时候最无趣的就是讲那些政治人物的章节,像一篇篇时政报道。这也说明了对于任何国家的人来说,政治人物毫无任何魅力而言,真正有魅力的人是那些学会在垃圾堆中寻找生活、担忧自己同志身份活生生、具体而微的人。
至少他们还能,至少他们还敢。以及愿真主保佑何伟先生。
语言、汽车、小人物,还是熟悉的配方,但是读不腻的是他永远能把这些底层人物写得淋漓尽致,在一个充满混乱的环境中,我们却分明能感受到每个人充满了生命力,你会在合上书的那一刻,希望不管是同性恋翻译、捡垃圾的,他们一定都要好好的生活着,因为何伟总有办法让你对“人”产生感情
何伟关于埃及的革命与考古学,恰好对应了古埃及的两种时间概念,或者可以说,是阿拉伯之春后寓居埃及五年的何伟,对埃及的过去与现在、对时间的流动生发出了一种不同的观照:作为永恒的时间“djet”,以及循环往复的时间“neheh”。从永恒走进当下,从当下回溯永恒,何伟笔下埃及的历史与现状如镜像一般互相映照,周而复始、连绵不断的战争与革命,如尼罗河河水一般潮起潮落,但却从未走向新生,反而只是陷入静止与死寂、已完成与无变化的“djet”。大时代下小人物的遭遇与命运,以个体的境况来折射大的时代变迁,何伟对此驾轻就熟,依旧是那个置身其中、却又适时抽离的视角, 渺远的历史与失序的现在交织,被阶级、信仰、民族主义与家长制结构所束缚的个体尤为鲜活,而曾写出“中国三部曲”的何伟,也让中国与埃及有了种种出人意料的碰撞
2022年3月我在埃及,这是第八天了。我不会阿语,是个地道的观光客。这么说也不对,我喜欢走入市井生活中,去搭坐地铁去搭坐火车,我只能静静的观察或者使用一些肢体的互动。埃及人的友善感动着我,在一个如此宗教之上的地方旅行多少内心警惕,之前也有许多所谓的旅行攻略提醒你防治欺诈,但我想说那都太片面了。这个国家真的太有魅力,而我感谢此时我读了何伟的这本书,更由表极里的了解到埃及人。就像他说的,他们都太有天分但却没有组织。我在思考中国,我们都说制度带着民族的烙印,是否埃及的道路有着某种到注定,他们还在本能的往前走,追寻着一种“强人政治”,而我们呢?埃及是个太好的样本打开多种思考。我决心要多在这里停留一段时间。
同为文化古国,从中国到埃及,佩服何伟的敏锐触觉:通过中国三部曲见证了中国发展最快的十年,通过本书展现了阿拉伯之春后埃及的社会百态,以及考古/历史/现实的穿梭交织(如"甲骨文"。但始终吸引我的是他笔下立体生动的小人物:萨伊德,马努,里阿法特,与萨伊德一家人的交往(如同涪陵的面馆老板一家,三岔村的魏子淇一家)总是那么地温情!
离开了中国的环境之后,何伟的叙述也失去了魔力。太多的政治环境论述,太少的个人生存环境描写,一切都是蜻蜓点水般点到为止。何伟还在观察,但其实没有看到什么。
语言、汽车、小人物,还是熟悉的配方,但是读不腻的是他永远能把这些底层人物写得淋漓尽致,在一个充满混乱的环境中,我们却分明能感受到每个人充满了生命力,你会在合上书的那一刻,希望不管是同性恋翻译、捡垃圾的,他们一定都要好好的生活着,因为何伟总有办法让你对“人”产生感情。(阅读时间:2022年1月23日-2月19日;自评:8.4;推荐指数:★★★★★)
写得最精彩的还是普通人,萨伊德一家尤其出彩,让你忍不住关心他们现在的生活,过得怎么样。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