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七倒數的日子�,我們聽到很多不同版本的香港故事:聽不順耳、看不順眼的不少。面對這樣的局面,我們覺得回應的方法只有一套──就是參與編寫不同的香港故事。只有這樣做,才可以凸顯香港故事並非只有一套說法。究竟哪一套最為受落?這不是最重要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人人講故,人人駁故。
呂大樂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香港人和一個社會學家,他亦願意加入戰圈:從香港人的角度出發,嘗試探討「香港故事」是如何建構出來的。這本集子的文章,都是從作者主觀出發:因為我們必須承認,個人經歷與對歷史發展的理解是緊密關連的。已經有太多假裝客觀、但言論一式一樣的所謂正統說法在後過渡期出現:但卻太少聲音能真正反映出香港人對香港的感覺。也許是基於這份情懷,呂大樂嘗試重塑個人版本的香港故事「唔該,埋單!」。不理政治上是否正確,繼續講出我們對香港的感覺。
呂大樂
一九五八年生於香港,廣東省南海縣人士。自我歸類為香港戰後嬰兒潮中在公共屋村長大一代。正職為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系講師,業餘時間在本地報章寫專欄、在電台出任嘉賓主持。近著有 City-states in the Global Economy(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