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的封面

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

孙隆基

出版社

花千樹

出版时间

2005-10-01

ISBN

9789628884247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書是作者對自身文化「硬心腸的」反省的結果。對來自一個「心」發達於「腦」的文化背景的人來說,這個態度是幾經克服以後始能達到的。「腦」對中國人來說也是「心」,但是卻被感情的「心」所掩蓋。因此,這裡所謂的「硬心腸」態度,其實只是將思考判斷的功能從腦部中層上移到大腦皮層左半部而已。

本書是作者對自身文化「硬心腸的」反省的結果。對來自一個「心」發達於「腦」的文化背景的人來說,這個態度是幾經克服以後始能達到的。「腦」對中國人來說也是「心」,但是卻被感情的「心」所掩蓋。因此,這裡所謂的「硬心腸」態度,其實只是將思考判斷的功能從腦部中層上移到大腦皮層左半部而已。

孙隆基,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先后获明尼苏达大学及斯坦福大学硕士及博士学位;曾任教于美国堪萨斯大学、圣路易市华盛顿大学和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现任教于美国田纳西州猛菲斯大学。著有《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未断奶的民族》等。

目录
繁體字版序
新千年版序
修訂版序
第一版序
一、導論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学术性很低,可当做理解大众的想法而服用,看完可以批判一番。
此书读起来挺过瘾的,解释了中国自古以来的种种陋习或怪状的原因——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文化以及专制统治。按文中,“深层结构是指一个文化不曾变动的层次”,而“儒家”和“专制”陪伴在中华民族左右两千多年了。但,这哥们俩是不是造成种种状况的最核心的原因呢?作者并没有很好地去作横向的比较,与其他国家的对比很少。此外,地理以及生产方式是不是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呢?作者更加没有提及。我更关心的是,为何这块土地会诞生这种文化?除开专制因素,为何这种文化会长盛不衰?虽然作者没给出直接的答案,但当中论述的思路还是蛮值得借鉴的。就整体而言,这本书的结构略显混乱,如果每章独立展开去写一本小书,也是不错的。——18_Feb-30_Apr
小学时代大众媒体上“启蒙”和反思“中国”时常用的语料和观点来源。 感觉是典型的壁上观...但到现在拿这套“启蒙教育”来作为见解基础的情况还不少.... 可能由于自己所处时间和地域所具有的分裂和失时的特性,作者描述的世界我无法给出太多认同或者信服,只能默认它会存在于我所没有见到的世界。 在早期的中国/台湾电影里倒是看到一些同样的见解,也是同样带有启蒙目的,而电影所能表现的要比这本著作立体多了... (作者还用了无比讨厌伪弗洛伊德体...)
对中国某些现象特点的总结一针见血,但要说是“文化的深层结构”却也还有所欠缺。
看了1/3。观点还是不错的,要是把本书精简到1/5-1/10的篇幅,再好好强化一下条理性,应该会是本很好的书
醍醐灌顶,振聋发聩
读完2023第一本书: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每一个文化都有它独特的一组文化行为,并以该文化特有的脉络相互关联着,这就是这组文化行为的结构,它对人的塑造好比第二遗传。在前两章里,作者花较大篇幅通过提出“良知系统”、“文法”等概念对深层结构的内容以及它塑造“人”的方式作进一步的解析,亦为解读后面的内容提供了作者设计的“动态公式”。从第三章起,作者对前两章内容的一一铺开论述,即内容的重点转向“中国文化深层结构如何塑造‘中国人’的”。较前面两章,材料引用和论述方式都显得“宽松起来”。所以整本书的阅读体验也有很明显的“先严后松”。
振聋发聩,击节赞叹 每一个字都想说,太TMD的准了
法律行业,此书读到第二章时对于和合与人治的表达引起热切共鸣,继续读来反思战栗震惊之余,不难有作为本书写群体之一份子之冒犯,然随着抛开情绪结合社会所观对比作者基于港台论据,只觉大陆情势更甚无疑。有关青年人之人格通篇种种,有惊醒之感,幸20出头,有时有力躬耕自省。一言蔽之,相见恨晚,然也不晚,如无社会阅历读此书也只能认为是西方文化优越感而给一星。
虽然重复论述太多了,但还是值得一看,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