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的封面

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

孔飛力

出版时间

2014-01-01

ISBN

9789629966034

评分

★★★★★
书籍介绍

中國現代國家的形成在何種意義上是一種「中國的」過程?本書認為,早在鴉片戰爭之前,中國內部就面臨著諸多根本性問題上的深刻危機。而如今這個「現代國家」,是兩個世紀以來對於這些內部挑戰不斷回應的結果。作者探討的正是在其形成過程中,中國本土提供的知識資源,即「現代性」的中國經驗。

在本書中,作者分別從政治參與、政治競爭與政治控制三個角度入手,探索「現代國家」在中國形成和發展的「根本性議程」:在政治參與的拓展與國家權力之間的關係問題上,作者重新審視魏源基於經書典章的傳統所提出的思考;在探討公共利益是否能同政治競爭相協調的問題上,回顧晚清改革家馮桂芬的非正統建議在當時官僚中所引起的反應;面對調和國家財政需求同地方社會需要的問題,對比了清政府與共產黨政府通過政治控制所做的不同努力和試驗。

作者認為,中國「現代性」的構建,包括這個現代國家的實現若成為可能,所根據的將不是西方的路徑,而是中國自己的條件與經驗。而中國的「現代國家」經驗,不僅與中國有關,也具有普世意義。

「一位在西方世界首屈一指的中國歷史專家所寫的關於東方古老國家的偉大著作。」

——魏斐德,《紐約書評》雜誌

「本書對於專制統治的原動力做了細緻、強有力卻依然十分準確而又得體的探討。」

——「列文森中國研究最佳著作獎」評語

孔飛力(Philip Alden Kuhn),哈佛大學希根森歷史講座教授、東亞文明與語言系主任,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前主任。

陳兼,康奈爾大學中美關係史研究講座教授。

陳之宏,康奈爾大學歷史系教授。

目录
香港版譯者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陳兼 陳之宏 1
譯者導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陳兼 陳之宏 3
中文版序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7
導 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5
第一章  政治參與、政治競爭和政治控制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读过一遍,准备再读一遍
二陈的导论虽然很长,但是写得确实不错。知名的学者能够静下心来认真翻译这件事情,如同名教授给本科生上课一样,已经越发稀少了。佩服!
感谢互联网能看完整版,一个外国人不遗余力地在中国历史里找现代性这是种什么精神?
讲对魏源和冯桂芬的反对的观点的部分有意思。讲财政的部分有一些看不清。
【藏书阁打卡】 我一度单纯以为中国的现代性就是西方的现代性,中国的现代化即西方化的过程。孔飞力则质疑这种简单的观点,寻找中国本土的现代性影响,即现代化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而且“中国现代国家的特性却是由其内部的历史演变决定的P55”。就此而言,孔飞力可能比很多中国人都注重中国特色,尽力从中国视角出发思考问题发现差异而非比附,值得反思学习。 主体分析魏源、冯桂芬、耒阳暴乱与农业集体化等现象背后中国传统对“根本性问题”(1政治参与与国家权力2政治竞争与公共利益3国家管理与地方社会)的回应,即中国现代国家之所以中国的根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基础。 全书讲的是中国对西方挑战和现代政制影响的阻力,故中国本质上没有西方那种政治现代性,借以反思现代性。换个角度说,简直就是论证中共的合理性与历史必然……
译者序言。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控制,地方自治研究。
精彩
“中国式现代化”现在是国内相当热门的一个议题,除了政治要求以外,在中国取得重大经济成就之后,现代化如何继续推进确实存在疑问和困境。现在再读这本书,也更有启发意义。过去三十年,我们刻意回避了政治现代化进程,但正如孔飞力所言,现代化应该从广开言路开始做起,如何从制度上扩大政治的平等参与应该是未来努力的方向。显然我们现在是存在一些方向性问题的。归根结底,扩大政治的平等参与与数千年秦制传统和苏式建制是存在内在的尖锐矛盾,因此未来的路还很难。但我相信我们仍然应该坚持,心怀希望。
从魏源、冯桂芬的政治主张或构想以及耒阳暴乱等历史事件出发,阐述了中国政治传统演变或传承的逻辑,所谓「内部」史观。时间跨度比较大,港中文版本保留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以及改革开放时期,不过很简略。虽然是一本小书,而且译者导言、导论等占了一半的篇幅,但不是一本很好读的政治或历史读物,作者是从历史表象探寻中国成为现代国家背后的「根本性问题」和「建制议程」,难怪很多人说读完不知所云。 「中國現代國家的規劃是否能夠超越狹隘的基礎和僵化的central集權而獲得實現?這是一個只能由時間來回答的問題。」 「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建制議程的界定所根據的將不是我們的條件,而是中國自己的條件。」
@2023-05-22 00: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