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名分禮秩與皇權重塑的封面

名分禮秩與皇權重塑

尤淑君

出版时间

2006-06-01

ISBN

9789860066104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書以明代嘉靖朝的大禮議事件為切入點。首先探討,「濮議論」與「人情論」的名分原則,再分析《明倫大典》的理論體系及後來的禮制改革運動,瞭解大禮議不僅破壞名分原則,動搖禮法秩序,更讓公私之間產生灰色地帶,皇權的公共性質逐漸異化。最後,探討君臣身分、職權及其互動關係,瞭解大禮 議破壞名分禮秩的結果,勢必打破原有的權力分配原則,讓皇帝、內閣首輔及官僚體系三者各自脫離以「禮」為主的政治文化體系,從而開啟明帝國政府紛亂與社會失序的危機。

目录
緒論
第一章 「大禮議」肇因、經過及結果
第二章 從《獻皇帝實錄》到《明倫大典》
第三章 禮制更定的政府文化意義
第四章 從大禮議看嘉靖朝政治文化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此书简雅晓畅,学术梳理及文献运用颇为纯熟,耳食之辈难以写出。作者视野宽广,对大礼议引起的权力、礼制、经典诠释、政治文化分析既细且深,阐释了明代政争的制度性来源和结构性困境。若再注意到两派礼臣在基层社会的宗族礼仪实践与国家礼仪变革的互动因应,当更充实矣。震惊于此书乃硕士论文,汗颜。
扎实
相当扎实的史料和观点给出,尤其是对明伦大典的研究很有价值。对大礼议的研究,大陆选择了“嘉靖革新”的道路,而台湾则转向了与政治网络与文化研究,可能与现实政治关系有很大联系。
通过“大礼议”来分析嘉靖时期的政治局势与政治文化。“大礼议破坏了名分原则,让国家礼法逐渐失去正当性效力,君臣之间的冲突也无法回归制度面,得到有效的解决,反而更加恶化”。可惜自己不懂礼法,对于作者对嘉靖帝一系列操作的精彩分析一知半解,有隔靴搔痒之感。
为本人解惑了大礼议与嘉靖朝政治生态相关的问题,切入点和史料功夫都很好。但尾章分析嘉靖朝政治生态难免宏观角度之弊,对王学相关论述流于泛泛,显得头重脚轻。
功力扎实
想要理解大禮議,這本書把整個事件過程講得詳細,雙方爭辯論點相當清晰,很是適合想進一步認識該事件其中曲折的讀者。然而個人認為分析政治文化部分較為薄弱,作者在敘述各個首輔的政治生涯時,還是有些流於價值上的批判和用語。儘管對於明代相權內在矛盾有所分析,但基本觀點仍是沿著黃梨州的路子。不管是皇權的私有化或是相權的矛盾皆流於泛泛而論,而沒有通過前幾章的大禮議的過程資料來充實這些觀點,實在可惜。作者可能想要避免引用西方的分析模型來分析當時的政治狀況,但又缺乏分析架構來解釋,政治文化方面是還可以繼續挖掘的空間,尤其是大禮議這個堪稱明代黨爭起源的代表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