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成功的反思的封面

成功的反思

邁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

出版社

先覺

出版时间

2021-02-01

ISBN

9789861343709

评分

★★★★★

标签

社会学

目录
目錄
推薦序 重新想像美麗新世界 /張鐵志
推薦序 政治哲學不但不枯燥,反而能幫我們把事情「想透澈」 /朱敬一
◎序言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这本书真的解答了我多年的一些关于生活和职业的疑问,所以好书真的是不一样,能启人心智,抚以宽慰。
抱着了解为什么川普会当选去读的,结果作者给我自己一些多年的、关于竞争和拼搏的疑惑提供了一种解答。作者对“才能/努力=>成功”这一理念进行的挑战让人耳目一新,其中涉及的种种议题(全球化、市场化、金融业等)读起来也很有意思。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作者似乎比较维护贵族制,尤其下等人在贵族制中更有尊严一点实在不太能同意。//脉络:才德至上,大学文凭成为才德象征(里)=> 大学入学竞争剧烈 => 有大学文凭者认为获得入学资格全靠自己,没能入学是因为对方缺乏才能,或是不够努力 => 无大学文凭者不受尊重 => 有无大学文凭者之间撕裂 => 技术官僚大多为有大学文凭者,构成“才德暴政” => 民粹思想反扑,川普当选(表)
當人強烈感受到命運的偶然,就會變得謙卑:「若非上帝施恩或機緣湊巧,我也難逃如此那般。
虽然讲的是美国,对照着看当下同样适用解释鸡娃、内卷…表象之下的内因。作者剖析的清楚明白。而网上铺天盖地就着现象谈现象,真浪费时间占用网络资源。
或許有人會說,大專畢業高學歷者治國是好事,不是憾事。既然誰都希望興建橋樑的是合格工程師,幫我們切除闌尾的是訓練精良的醫師,何不推舉一流學府出身者成為民意代表呢?受過高等教育的政治領袖不是比學歷一般者更能想出健全的公共政策,提出更合理的政治論述嗎?其實並不盡然。只要看一眼美國與歐洲各國國會目前的政治論述慘狀,就會讓人難作此想。治國需要實踐智慧與公民德性,有能力掌握並確實追求共善。但今日多數大學都沒有培養這些能力,就連聲譽崇隆的大學也不例外。晚近的歷史經驗更告訴我們,政治判斷力需要德性與睿見,和標準化考試拿高分上頂尖大學幾乎沒有關聯。「出類拔萃者」比學歷普通者更長於治國的想法,其實是出於菁英傲慢的迷思。 一本关于世界性民粹反扑的严肃追思,从精英制的合理性谈起。哲学→政治→教育→经济→个人→人类
引人深思
「任人唯贤」的选拔体系当然比贵族继承的社会好,但是这本书反思了 meritocracy 的弊端——成功的人会产生一种优越感,认为自己比别人优秀,是全靠着自己的努力。如果出生含着金汤匙是运气的话,聪明、能上大学也是一种运气。而 meritocracy 的社会让人们不会谦虚,把没上过大学的人当作 loser。把锈带出来的工人当作头脑简单的傻子。而现在名牌大学的入学也越来越世袭了,校友父母更容易入学,SAT 分数也和家庭收入显著相关。作者提出的解决方案,设置一个及格线,随机挑及格的学生上大学,有趣。
桑德尔指出:才德至上,把一切成就视作理所当然,摧毁了共同体的休戚与共感,导致社会的撕裂和民粹对精英的反扑。对教育体制的内卷,桑德尔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抽签决定上大学。对于社会整体的向上流动论、胜者为王心态,桑德尔说我们不应该追求齐头的结果平等,也不要被机会平等的话语欺骗,而应追求条件平等。另外,要保持谦卑,走向更包容的公共生活。
这本书买了有一年,之前走马观花看过,但并未有什么特别的感触。乌克兰战争打响以后,随着我对这场战争了解的深入,使得我把这本书翻出来重新读。这场战争乌克兰自2014年后的历届总统就完全没有责任吗,西方就真的毫无干系吗?一场政治家间的博弈,完全忽略人民的情感所带来的代价从今天的流血已经看到了。这也许是注定的结局,只是等到意识到已经太晚了,也许甚至都还没有意识到。全球化新自由主义的恶果已经在让所有人付出代价了,我们也再也回不去了。
中间有一部分太啰嗦了,一个观点反复讲。但是不影响是本好书,学而优则仕,对于华人不陌生,但是过往衣锦还乡、荣归故里、父母官、为往圣继绝学,所以有一种不忘本和不能忘本的道义在里面。精英主义少了人与人的牵绊,叠加互联网效应,真正是个工具化和达尔文化。感觉很多事,大陆已经在做,比如学区房抽签、文中说的共善有点儿向早些年提出的和谐社会。总之,要感恩,社会和个人不能太自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