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時間繁史‧啞瓷之光(上)的封面

時間繁史‧啞瓷之光(上)

董啟章

出版时间

1970-01-01

ISBN

9789861732343

评分

★★★★★
书籍介绍

因為這本書,時間彷彿停頓,我們留下來,不斷尋找答案。原來我們都是時間的浪人。

這是香港重要小說家董啟章繼得獎好書《天工開物‧栩栩如真》後,另一部震驚全球華文世界之重量級長篇小說最新力作。

香港三部曲之二‧自然史三部曲第二部:三聲部小說

聲部一:「恩恩與嬰兒宇宙」

時間:二○○五年

連鎖藥品店售貨員恩恩接連收到作家獨裁者的書信,邀請她協助探索嬰兒宇宙的可能。恩恩對這提議感到莫名其妙,對這個陌生中年男子的意圖也存有戒心。獨裁者在信中反覆解釋嬰兒宇宙的多重含義,又以恩恩為主角創作了關於嬰兒宇宙的小說。奇怪的是,小說中恩恩的遭遇,竟然漸漸地和她在現實中的經歷發生對應。小說中的青年作家嘍囉和友人不是蘋果,相繼介入恩恩的真實生活,並且衝擊她既有的人生態度。在尋常的現實世界和不尋常的想像世界之間,恩恩隱約地感覺到嬰兒宇宙的誕生。

聲部二:「啞瓷之光」

時間:二○二二年

自從失去了孿生兒子之一的花,啞瓷跟丈夫獨裁者已經十七年沒有說過一句話,但她一直沒有放棄照顧停止寫作而且癱瘓在床的丈夫。十七年後的春天,來自英國的混血女孩維真尼亞來到偏僻的海邊房子採訪獨裁者夫婦,並且住下來一同生活。維真尼亞的出現以及獨裁者寫作歷程的重整,促使啞瓷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體認和丈夫的情感關係。另一方面,以青年正為首的大學研究生群體推舉獨裁者為精神領袖,重組獨裁者當年成立而又解散的文學小宇宙,並以這個組織為基礎,參與反對聯和舊墟重建計畫的行動。獨裁者在訪談裡樂此不疲地自我鞭撻;維真尼亞鍥而不捨地追尋自身的血肉和精神根源;正主導的文學與社會行動催生了激進的構想;兒子果經歷了情感的挫折而自我封閉起來。啞瓷旁觀一切事態發展,予以理解和同情,但也察覺到當中隱含的危機,無可迴避地被推進毀滅和重生的省思。在生命接近終結時,獨裁者在維真尼亞的協助下,寫出了最後的作品,然後在妻子的陪伴下,走上了最後的旅程。

聲部三:「維真尼亞的心跳」

時間:二○九七年

永遠十七歲的少女維真尼亞,五十年來一直獨自守護著山上的荒棄圖書館。維真尼亞每天清晨也要為胸口裡的機械鐘上彈簧,服從周而復始的時間循環。她熟讀圖書館裡的每一本書,但她對生活的記憶卻只有一年的期限。在春季的某一天,少年花穿越時空來到山上的圖書館,找到五十年前溜冰場上的伴侶維真尼亞。在刻、時、日、月、年、代、世紀、永恆的多重時間狀態底下,花與維真尼亞在圖書館經驗了互相重疊和抵觸的歷史。一年將盡,在維真尼亞忘記花之前,他們決定離開圖書館,前往被洪水淹沒的南方城市,尋找那失落在記憶的黑洞裡的溜冰場。

核心:「溜冰場壁畫」

時間:繁多歷史

年輕看護卉茵受到獨裁者的啟發,在海邊房子的偏廳牆壁上,繪畫了溜冰場壁畫。壁畫借鑑波殊(Hieronymus Bosch)和波提采尼(Sandro Botticelli)的畫風,結合了中世紀的地獄風景和文藝復興的神話象徵,描繪了溜冰場上的眾生相,當中包含了獨裁者整個的創作人生,以及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繁多歷史。作為宇宙模型的超時空溜冰場,見證了中心的毀滅和崩塌,也暗示了新生的可能。

從自我的確立和沉溺,到自我的質疑和崩解,在推翻意識的獨裁之後,究竟有沒有無我的大情感的可能?

董啟章

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碩士,著有小說《名字的玫瑰》、《安卓珍尼》、《雙身》、《地圖集》、《V城繁勝錄》、《The Catalog》、《衣魚簡史》、《貝貝的文字冒險》、《小冬校園》、《東京‧豐饒之海‧奧多摩》及《體育時期》等。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聯合報文學獎長篇小說特別獎,及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獎新秀獎等。#

小說試讀本:時間繁史‧啞瓷之光

Posted on 2007-05-02 16:17 開卷

閱讀(453) 迴響(0)

香港三部曲之「自然史」三部曲第二部。

顧名思義,此書直接指涉了史蒂芬‧霍金的名著《時間簡史》,但董啟章的《時間繁史‧啞瓷之光》開展了多重想像空間的意義。董啟章非常聰明地借用了史蒂芬‧霍金的科學概念,反思香港(人)在(香港)時間與空間的意義,或許作家殷切追問的是:香港(人)世界是什麼構成的,又是怎麼演化進來的。於是,董啟章以...

(展开全部)

用户评论
人生就像钟摆,在欲望与无聊之间来回摆动;在读《伪币制造者》的时候,又看到相似的独裁者;虚构对现实生活的侵占;婴儿宇宙……
这两本也“繁”得太过分了一点!作者有思考态度野心以及自省,缺少克制洗练与深刻。以及自恋是个问题,而且他是那种“道理我都懂但下笔该膨胀还是膨胀”.......
上册完毕,下册伊始
4.5.
本是抱着读《天工开物·栩栩如真》的心情来读,结果发现似乎更应带着读学术专著的性子慢慢琢磨。说是三声部小说,实际上何止三声部——书中情节聚焦于不同人物大段大段讨论日常生活、写实虚构、历史文化、绘画美术、音乐演奏、戏剧影视、甚至讨论小说中的虚构人物所写的作品……但即便是众声喧哗且思接千里的大气象,却挡不住作者在写作中表现出的异常独断的自我,因而深入阅读的困境不难想见。此外……先至聽聞呢書冇喺大陸印行,係嗰度幾多粵語唔好翻譯,嗰陣時仲諗佢地凈係說笑同埋亂噏,點知宜家真嘅搵見臺版原著嚟睇,才知係咁樣架。
第一次去香港诚品一眼看中的书,只记得当初无比痛苦和欲罢不能的阅读过程
董启章迷之热爱写多声部小说,前作《栩栩如真》二声部写法还不够到了这里直接变成三声部,后来和骆以军一起出了个二声部的《肥瘦对写》也是一言难尽。作者野心够大想给香港列个百年的传,结果写成了一个没有高潮的作品,多声部的写作手法把作品打得更细碎了,一路讲故事讲到底,写作手法和语言表达让这个香港三部曲配不上主题的宏大和作者的野心。而且语言有些冗长乏味(那些莫名其妙的场景描写估计是和王安忆写上海学的),香港的地方特色也传达得不好(书中的粤语对白莫名给人一种出戏感),对香港没有一点感情的读者恐怕不会喜欢。不过很能理解这个系列作品在香港的欢迎程度,苏童要是给苏州写个「鸿篇巨著」我也会无条件捧场的。
伪装成小说的论文集,董的自我意识强大到每个人物都不过是他的分身而已。
虽然是三声部,但线索脉络并不复杂,但竖版加上汉粤英交替确实让人头大,阅读的艰难感越来越强烈,却在读到最后1/10时,突然感受到巨大的震撼和共鸣,飞逝的时光,残酷的命运,失落的可能性,和与之抗衡的冲动与激情,让人觉得不虚此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