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吃的台灣史的封面

吃的台灣史

曹銘宗

出版社

貓頭鷹

出版时间

2021-10-06

ISBN

9789862625125

评分

★★★★★
书籍介绍

台灣成為美食王國,不是沒有道理!

《蚵仔煎的身世》作者曹銘宗╳台灣史專家翁佳音,

這回話說重頭,帶你瞭解台灣人吃東西的歷史

美食王國是怎樣吃出來的?

台灣美食享譽國際,背後有值得細細探索的美味歷史。位居歐亞大陸與太平洋交會之處,造就台灣兼具生物與文化多樣的雙重特性。數百年來,從南島語族的海上交流,到外來移民的農產引進與改良,使島上擁有原住民族的在地特產、荷蘭時代的歐洲食材,清代的漳泉潮汕菜色,日本和食西餐到戰後的眷村菜,台灣從此成為名符其實的美食王國。

為何總是戰後「發明」?把食物放回歷史脈絡裡

我們經常把一些飲食習慣推至日治甚至戰後才產生。其實,台灣與東南亞諸島早已形成南島語族文化圈,有些物產和飲食習慣,甚至可遠推至十六世紀以前,比如利用石滬養殖虱目魚有長久的歷史。荷蘭時代,還引入許多歐美南亞的食物,當時台灣已有僱用華人製作麵包的記載,還引進華工與耕牛,產製糖、米並外銷日本等地,發展出最早的農產經濟。

台灣人吃牛肉的四百年史!

一般常說的「戰後發明」,除了麵食之外,就是吃牛肉這件事。吃牛被視為戰後外省族群帶來的飲食習慣。但從日本時代的文獻裡,即有記載當時人也許不太會光明正大地吃耕牛,卻懂得吃進口的「和牛」! 而在清代禁止殺牛的石碑,也說明當時真的有人吃,甚至可以將此習慣推至荷蘭時代的牛肉乾!如同牛肉常被誤解,咖哩和沙茶,這些被認為日本時代引入的西式餐飲和戰後的火鍋配角,其實都可以在清代找到線索。

美食發明王臺灣

台灣不僅接收了外來飲食習慣,也發明了不少看似飄洋過海而來的外地美食。比如溫州沒有的溫州大餛飩,四川沒有的川味牛肉麵,以及不產於蒙古的蒙古烤肉,全都是台灣獨有。這些台灣發明也印證了台灣兼具包容與創意的特性。

吃是民生大計,影響國家經濟,在社會文化層面中潛移默化。本書將以台灣人最喜歡的美食為題,介紹這些食物和吃法如何引進與轉變,透過詳細考察與追溯,解答你我今天為何會這樣吃,而且覺得哪種吃法好吃的歷史根源。

作者簡介

翁佳音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臺灣政治大學、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研究專長為十六至十八世紀臺灣史、東亞史,史學理論、歷史民俗學。曾主持「新港文書研究」,以及「荷蘭時代決議錄」譯註等計畫。精熟荷蘭語與荷蘭文獻,其編著的《大臺北古地圖考釋》,解讀十七世紀中葉北臺灣的荷蘭古地圖,是研究早期台灣史的重要參考資料。

譯註及著作有《荷蘭時代:臺灣史研究的連續性問題》(稻鄉出版)、《荷蘭臺灣長官致巴達維亞總督書信集(1)》(南天書局)、《大臺北古地圖考釋》(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及《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臺灣地名真相》(合著)、《解碼臺灣史1550-1720》(合著)等書。

相關著作:《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

曹銘宗

台灣基隆人,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美...

(展开全部)

目录
上卷 吃什麼的台灣史
調味料
醃曬魚肉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很多小知识读起来还是挺有趣的,知道原来沙茶和沙爹其实是一个词翻译来的,因为闽南语的茶就是te!
可视为台湾美食的豆知识合集,胜在比较浅显,输在每个都介绍太过简略。
太簡略了,全都一筆帶過,不過看完還是想去士林夜市買一份鹽酥雞來吃
飲食史最忌過分溯古、積極攀附,如葫蘆頭與孫思邈,再如乾隆白菜,此書全無此病,回歸日常,回歸庶民
比较轻松的台湾饮食百科(分条目),有溯源,感觉台湾饮食文化挺多元化。 P.S.月亮虾饼居然是台湾发明的泰国小吃。
波霸奶茶辞源粤语,被拿到台湾指奶茶里的粉圆超大,后渐代指台湾珍珠奶茶,有英文bubble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