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穀倉效應的封面

穀倉效應

吉蓮.邰蒂

出版社

三采

出版时间

2016-02-03

ISBN

9789863425472

评分

★★★★★
书籍介绍

★亞馬遜行為科學類暢銷榜 第1名

★亞馬遜人類學類暢銷榜 第1名

★亞馬遜流程與架構類暢銷榜 第1名

★歐美最受矚目的話題關鍵字

★CNN、《金融時報》、 《經濟學人》、《觀察家報》、《衛報》多家媒體推薦報導

金融風暴、911恐攻事件、SONY衰退、Facebook崛起……

這些看似無關,卻都有一個被嚴重忽視的共通點──穀倉效應!

政府、企業、團隊、個人,都是一座座穀倉。

雖然穀倉讓世界井然有序,但當大家活在自己的小圈圈,

就會造成不知變通,看不見危機,犯下嚴重錯誤。

8大案例 x 6大原則,教你破除穀倉,駕馭穀倉!

學會像人類學家一樣看世界,

換你主宰穀倉,從中得利!

.Sony、微軟為什麼會由盛轉衰,但為什麼Apple、Facebook能不斷創新?

.911恐攻事件前,已經收到正確的情報,為什麼無法阻止悲劇發生?

.為什麼擁有一流人才的瑞銀集團和英格蘭銀行看不見金融風暴來臨的危機?

.為什麼克里夫蘭臨床醫學中心廢除內科和外科,反而讓病患更滿意、成本降低?

.為什麼公司內部團隊會明爭暗鬥,把資訊扣在自己手上?

.為什麼聰明的高手看不見明顯的風險與機會?

想徹底了解這些問題,必須先意識到「穀倉效應」!

獲得許多新聞獎殊榮的美國《金融時報》執行主編吉蓮.邰蒂(Gillian Tett)指出,

穀倉效應,是一種文化現象,主要是因為我們的分工和分類系統,

她發現,穀倉效應無所不在,除了存在於社會組織,也存在個人內心與網路,

因此,若想破除「穀倉」,必須顛覆管理學和心理學的思維,從人類學的角度分析。

她提出3個深受穀倉所害和5個因穀倉而獲益的真實案例──

◎Sony:過度分工,減弱創新力道,導致公司衰敗。

◎瑞銀集團:分類系統顛倒錯亂,深陷金融危機。

◎英格蘭銀行:經濟學家對於自己的專業過於自信,對近在眼前的危機視而不見。

◎紐約市政府:保持辦公室空間開放,強迫員工攜手合作,進而破除穀倉。

◎芝加哥警局:跳脫個人的穀倉,從科技業轉戰警界,也能學以致用。

◎Facebook:透過社群實驗,打破階級和團隊的界線,不求效率,反而更有創意。

◎克里夫蘭臨床醫學中心:顛覆傳統的醫療分類系統,成為醫界的榜樣。

◎藍山對沖基金:靈活運用策略,從受到穀倉所害的銀行中獲利。

最後,她認為,不必研究人類學,只要學會六大原則,也能像個人類學家,

讓你具備兼具內外的眼光,避免風險,掌握良機。

本書橫跨政府、企業、科技、醫界、警界、金融等各領域,說明穀倉效應無所不在,

但是,只要懂得運用人類學家的視角看世界,

你就能駕馭穀倉,避免失去競爭力,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還能不斷創新。

好評推薦

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暨總顧問 丁菱娟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江明修

群邑媒體/聯廣傳播集團董事長 余湘

Camp Mobile 台灣總經理 邱彥錡

「數位時代」首席顧問 張鐵志

「穀倉(Silo)這個字耳熟能詳,在我任職外商的期間經常被外籍的長官提醒,他們一直灌輸全球各公司領導者要打破穀倉的概念,原因就是害怕各部門之間因為組織體系龐大之後只看到自己的利益,躲在自己的穀倉,造成狹隘視野,不願意跨部門合作,妨礙公司成長。穀倉現象雖存在於各企業或組織,但是管理者若能鼓勵員工走出穀倉,看見組織願景和任務全貌,敞開心胸,與他人合作,那麼這個企業絕對充滿活力又具有競爭力。」──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暨總顧問 丁菱娟

「她像偵探抽絲剝繭,再鉅細靡遺的道出精采故事,向讀者揭露金融世界的難解祕辛。」──威爾.賀頓(Will Hutton),《衛報》

「本書相當好讀,娓娓道出投資銀行如何發明金融商品,加以推廣並獲利,最終成為金融崩壞的主因。」──文斯.凱博(Vince Cable),《每日電訊報》

「引人入勝的傑作……邰蒂具備絕佳的報導功力,寫得無比貼近人心。」──多明尼克.羅森(Dominic Lawson),《週日泰晤士報》

「常言道,最好的記者能寫下歷史的初稿。邰蒂的報導……正屬此類。」──霍華.大衛斯(Howard Davies),《金融時報》

「對當前危機的細膩觀察與精采剖析。」──露絲.薩瑟蘭(Ruth Sutherland),《觀察家報》

作者簡介

吉蓮.邰蒂(Gillian Tett )

美國《金融時報》執行主編暨專欄作家,在這家全球首屈一指的金融商業媒體表現出色,2014年獲選英國新聞獎的年度最佳專欄作家,先前則獲選年度最佳記者(2009年)、年度最佳商業記者(2008年),還有溫考特獎的年度最佳金融記者(2007年),並在2011年獲得英國國家學術院院長獎章。著有《新泡沫經濟》與《瘋狂的金錢》,現居紐約。

譯者簡介

林力敏

輔大翻譯所畢業,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等國內重要文學獎項,任聯合報〈繽紛版〉專欄作家。

喜愛騎車兜風,持續探索文學與人生。

譯有:《智慧共享的社群人脈學》、《什麼都能賣出好價錢》、《贏在好習慣》、《我,跟自己拚了!2 挑戰地獄週,證明我可以!》。

目录
【推薦序】 不讓分工變分功,穀倉的門就開了/余湘
【推薦序】 打破分工藩籬,才能不被機器取代,創造新價值/邱彥錡
【作者的話】 二○○八年金融海嘯,讓我看到非關金融的問題
【前言】 彭博市府的機密任務
彭博擔任紐約市長後,如何改變市府官僚的運作方式,有效解決消防系統、菸品走私、濫用處方籤、廢油處理等棘手的問題?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效率>公平累积到相当程度便引发了内部矛盾,组织为此付出更惨痛的代价。打破谷仓的方法太简单了,只是能做到的人凤毛麟角😅😅有点逆人性本身吧
破除谷仓效应的实例中,克里夫兰临床医学中心的改革很精彩
看看
反思原本每日的習以為常
使用人类学思维为专业化分工产生的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最近越来越感觉到了越来越精细的分工导致的一些反而没人负责的现象,特别是我感觉“分工负责”的本意是“某一方面的事情由指定的人牵头,但是事情还是大家一起做”,实践中却成了“那一方面的事情是谁谁谁负责的,跟我没有关系,我帮助一起做是出于好心额外的增加自己的负担,但是我作壁上观,等着他出丑也是说的过去的”这样的趋势很不好,看看这本书尝试找到破除这一问题的方法🏹
人类学挺有意思的,感觉这个视角很新鲜,让人站在群体之外来看自身习以为常的习性,对于人正确认识世界,不被既有知识蒙蔽自己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