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从天书时代到古文运动的封面

从天书时代到古文运动

张维玲

出版时间

2021-12-01

ISBN

9789863505563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書透過梳理北宋前期的政治過程,分析宋代古文運動展開的歷史脈絡。上篇探討1008至1033年的所謂「天書時代」,如何在真宗與徐鉉後學的合作下,融合漢唐經學、讖緯學、道教思想於一體;下篇探討仁宗朝的古文運動如何在批判天書時代的政治文化中誕生。為探討此一政治過程,本書所關注的士大夫群體遠多於范仲淹及其政治支持者,從而深化仁宗朝古文運動的歷史過程。本書認為,天書時代是趙宋君臣將漢唐君主對「太平」的想像與操作,進行總結性的重組與展示,以為統治的正當性張本;天書時代在仁宗朝的破產,意味著此時士大夫反省,甚至放棄漢唐儒學所賦予的政治理念。是故,從天書時代到古文運動,可謂是中國政治史與儒學史典範轉移的關鍵時期。

張維玲,臺大歷史系博士,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文化學系研究助理教授。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哈佛大學東亞系、費正清中心訪問學者。專長領域是宋代政治文化史、晚唐至明初地方社會史,後者以福建莆陽為個案研究。已有論文發表在《新史學》、《漢學研究》、Journal of Song Yuan Studies等期刊。目前正在進行的地方史研究,不僅與西方學界「南宋士人地方轉向(localist turn)」展開對話,也希望對「宋元明轉折(the Song-Yuan-Ming transition)」的課題有所貢獻。

目录
自序
導論
第一節 古文運動的政治背景︰「天書時代」
第二節 政治史與儒學史的內在連動
第三節 推動政治過程的政治派別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突破儒学话语权对古文运动的解读~构筑古文运动与真宗大中祥符时代“天书”及政道的衔接与革新,重新思考柳开弟子友人、庆历新党、杨亿派文士在该场大变革中的贡献~
很不錯!講解真宗到仁宗所謂「政治過程」,有見地,可讀性也還OK。大略分成兩部分,一是說天書時代並不只是洗刷城下之盟的工具,而是本來就在宋人致太平的路線圖之內,二是說古文運動本是仁宗朝士大夫對天書時代那種華而不實、阿諛媚上的文風與士風的反動,只是因為一些人事上的原因(如柳開之門人的影響力),而在仁宗朝後期被范、韓、歐等士林領袖建構了一種「典範敘事」。
可见政治史的视角其实无法解决谶纬为什么衰落、古文运动为什么兴起的问题。
好书。古文运动对“天书”的解构一节尤具启发性。但是把天书的思想资源追溯到大徐,似乎过于简单。此外还有一些疑问,可能还得宋辽夏史的学者厘清了。
读的博论。有创见,上篇勾连线索的意识极佳。以徐铉为核心的南唐旧臣对开元的推崇连圣祖玄元皇帝信仰连徐铉后学三位中介连真宗祥符时代。也关注到了玄真间的具体不同。略可惜的是礼制史的部分,本应是高潮,但其写法完全为政治史叙述服务,真正的问题或多或少被选择性忽视了。论礼部分对全书的反哺非常有限,一些深入的部分反而像是沿着老话说,无甚启发价值了。 下篇明早起床再看。
这本书提示我,政治过程只是提问角度,不是好的研究方法。真宗为何整天书,后世的解释落在帝王心理就简化了。作者拎出三位君主追求“太平”,辅以南北方士大夫的关系、儒释道的关系,给出潜在政治和思想线索。还解释了天书政治的渊源和含义,认为当时人不全以迷信视之。但“太平”只是宋初的口号之一,甚至比后来的“祖宗”还含混,是否能实化处理值得斟酌。北南两方士人的区别、融合与争宠已经有了研究。但徐铉是否对各方有如此影响力令人生疑。最后,线索拉到古文运动的解释不够。总之,一个突发政治现象总能在它发生之前找到伏笔,或能倒推出可能的线索。但这线索不一定是当时政治的主题。解释两个政治现象的“过程”,更容易后见之明。政治史本身就是过程,写来该百川汇海,整理宋初的千头万绪;草蛇灰线是不够的。
政治文化研究,之后试试能不能搞到实体书。
在返苏的高铁上读完
颇佳。宋代前期政治观念及其实践的考察,“太平”的渴望、宣称与丧失,把真宗朝的研究拔高到了新高度。政治派系的分析有简单化之嫌,但确实标志出了以关键人物为核心的关系网络。并且,这种分析越多越好,在对派系划分持不同观点的各论著互相碰撞的情况下,我们对当时政治网络的认识才能更加深刻。反而如果因为什么“派系划分没有一致标准””忽略个人差异“而因噎废食,那就只能在茫茫的政治行动中“体验历史的复杂性”了,右转《长编》不送。最后一章考察古文运动叙事形成最好。不知道王钦若、丁谓被泼了多少黑水,应该走出“庆历嘉祐史观”,打倒范韩富欧集团。
想法不错,分析和论述比较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