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月經不平等的封面

月經不平等

艾莉絲‧迪艾波(Élise Thébaut)

出版社

木馬文化

出版时间

2018-03-31

ISBN

9789863595168

评分

★★★★★
书籍介绍

第一本以「月經」為題,重新思考女性身體的書籍!

★亞馬遜讀者5.0顆星高度評價

★科學與未來雜誌、國際電視第5台專題報導

★第一本以「月經」為題,打破性別框架、重新思考女性身體的書籍

每個女孩從進入青春期的第一次月經 ,到更年期前的最後一次,

一生至少會歷經400次月經,大約2,400個日子;

沒有什麼,會比這件每個月按時報到的事情更自然了,

但為什麼我們提到它時,卻像在講一件不可告人的祕密,總得小心翼翼?

就像創世以來的數十億女性一樣,作者艾莉絲從14歲開始歷經初潮來襲,和往後40年每個月月經來潮的日子。也跟全世界大部分的女性一樣,經驗了從女孩「登大人」的歡欣與矛盾。

大部分女性月經的生理不適,在艾莉絲身上也都發生過,有時甚至是嚴重的疼痛。這種不適因人而異,也與環境、健康狀況、社會地位或文化有關,在不同的社會或個人身上,會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它在接觸優質飲食、有效的醫療資訊等的女性身上,或在遭受歧視、面對文化、宗教、性傾向等成見的窮困女性身上,並不一樣。

例如,在今日的玻利維亞,女性月經時用過的生理用品被認為會傳染癌症;在印度,月經來潮的女性禁止與丈夫同床;在孟加拉,月經來的女孩不能上學……或許這些看似是發生在第三世界的不平等,但從小就被教導生理期不准拿香、不准進廟的華人文化呢?

我們是否曾有過疑問,為什麼不論在東西文化中,月經始終是個禁忌?

既然在生理上,女性能有經血並因此創造生命。那麼,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我們究竟是怎麼走到這一天,把代表著繁殖力的月經扭曲成詛咒的?

★因為經血是禁忌,女性長年來被禁止出海、打獵、投票或參選、占據政治或宗教權位。

★因為經血禁忌,我們到今天還賣給女性浸透了戴奧辛與有毒香料的衛生棉與棉條。

★因為經血禁忌,當人們輕視女性時,他們會說:「怎麼,妳月經來了?」但卻不曾為與月經相關的困擾帶來足夠的醫療支應。

由於月經是種禁忌,因此女性在一生中,必須忍受任何一個男性都無法理解的不適、壓迫和禁忌。

透過這本書,我們將看到圍繞著月經的傳說、迷信、隱晦,以及驚人的屹立不搖的成見。無論是來自神話、宗教或醫學,這些成見依舊滲透人們的心理,乃至於影響了全世界女性的身心健康。

本書特色

1.首本跨領域、跨文化的「月經」專書,從神話、生理、醫療、文化等各層面重新認識月經。

2.以月經伴隨的生理特徵發展與觀察,探討「月經」的文化演進。

3.透過文化中的「月經妖魔化」,探討女性地位的貶低,與女性意識的抬頭。

4.以現代生物科技發展、驚人的經血幹細胞,重新翻轉月經地位。

5.全書以幽默口吻敘述,道出西方文化中的不為人知,或似曾相識的經血禁忌。

專文推薦

曾穎凡 (凡妮莎) 台灣月亮杯群眾募資計畫發起人

成令方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

名人推薦 (按姓氏筆畫)

小劉醫師(劉宗瑀) 醫師/作家

呂欣潔 性別與政治工作者

李欣倫 作家

苗博雅 Yahoo TV主持人

番紅花 親職作家

推薦序

重新擁抱「大姨媽」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 成令方

學校的經期教育都要女生集中在拉上窗簾的教室,播放投影片,老師語帶暗示地說:「你們開始轉大人,要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讓男生有機可趁。」經期來的女人,要偷偷摸摸帶著包裝好外人看不到的衛生棉上廁所。有經血的女人,被認為骯髒,不能進廟宇拜神。工作的女人,經痛到趴在桌上休息,都還要假裝沒事似的(感謝社會進步,每年有三天月經假)。怪不得,更年期來臨,大多數女人都內心慶祝歡呼,但卻不能大聲嚷嚷,因為更年期又與月經一樣有負面的形象。女人的來經與停經在這父權社會中都受到低貶。

千萬感激,因拜讀這本具有豐富醫學、文學、人類學知識,又以充滿趣味俏皮的文字書寫的《月經不平等》,讓我重新認識伴隨我以及每個女人將近40年的「大姨媽」(月經)。這本書讓我最吃驚的是,原來經血中有幹細胞。未來醫療科技的發展,或許可以儲存在「經血銀行」,多年後可以用在自己或子女的身上治療疾病。糟了,我已經過了更年期,沒法享受這好處了。

《月經不平等》給我們一個難得的生命獻禮:重新擁抱「大姨媽」。我要向「大姨媽」致上最深的歉意,過去我一直視妳為討厭的,每個月又來煩我的,但你不來我又擔心地去驗孕。我對你愛恨交織,從來沒正眼看過妳,更不用說,好好認識妳。

閱讀《月經不平等》後,每個女人都會像我一樣,重新與「大姨媽」結成好友,重新認識「大姨媽」在歷史上,在不同社會文化中,在醫學知識的累積中,受到的辛酸與邊緣的待遇。「大姨媽」每個月的造訪帶來生命的悸動(對一些女人而言是疼痛難行),我們需要面對、分享、處理、放下。女人是有智慧的。

推薦序

恐怖的不是月經,是無知

曾穎凡 (凡妮莎) 台灣月亮杯群眾募資計畫發起人

月經,是一個在台灣鮮少被公開談論的話題,但是卻又是一個無論男女都切身相關的主題。

以男性的角度來看,月經代表著身旁的女士即將要變身了(噢,請原諒我們,畢竟月經真的不好處理,變成小怪獸也是情有可原);月經還代表著生命的緣起,每位男性無論是否覺得月經麻煩汙穢,自己在當初那顆渺小受精卵的生命階段,也是躺在這片血紅色的大海裡被保護著。

以女性的角度來看就更有趣了。在台灣,鮮少有女性知道自己的經血其實是沒有味道的(是接觸了空氣之後才有味道),也很少有女性知道自己的生殖系統如何運作,更甚者,女性也都不知道自己的生理用品其實還有不同的選擇。所以當我推廣月亮杯的時候,往往是男性的接受度更大於女性,因為女性才是被長久以來的傳統觀念困住的那一個!(所以妳以為自己選擇使用衛生棉是出於自由意志嗎?不,那是妳曾外婆傳給外婆、外婆長大後傳給媽媽、之後再傳給妳的偽自由意志!)

在推廣生理用品教育的這十五年之間,我接觸了形形色色的人事物,所以讀起此書在熟悉之處常常會心一笑。比如說書中提到的月經博物館(MUM)創辦人Harry Finley,我們曾經通過信,當時我非常意外他是位男性(而且是位曾造訪過台灣的男性),卻保存了這麼多月經相關的知識、文案、和產品包裝。我也與Flex的女性創辦人Lauren Schulte一起開過視訊會議,討論亞洲女性對於此類新商品的接受度。對於這世界上有這麼多人在月經這個議題上作努力,我深深感激!

而在本書即將上市之際,二○一八年的生理用品市場上又蹦出了兩個新的生力軍:可容納高達七十六ml血量的重複使用月亮杯(Ziggy Cup)、和可以重複使用的特殊導管(叫做Dame,可以塞入任何你平常使用的指入式棉條),所以雖然本書的書名「不平等」似乎帶有貶意,但就我來看,其實這個世界才正剛剛開始要熱鬧起來!「月經不平等」即將要變成「擁有眾多選擇的熱鬧月經」,請大家拭目以待!

作者簡介

艾莉絲‧迪艾波 Élise Thiébaut

記者、女性主義者,與月經對抗四十年。

曾與Agnès Boussuge共同出版針對年輕讀者的女性權益書籍(Syros出版),以及一本時事相關的《實用末日指引》(Quintette出版)。她也是巴黎地鐵站內介紹各站歷史文字的撰述者。剩下的時間,她過著正常的人生。

譯者簡介

劉允華

法國巴黎第八大學哲學系博士班。長期從事學術分析、評論與翻譯,與國際時事觀察。研究主題:光與社會學、夜間生活、論述與文化。曾參與台灣與法國民間組織工作,評論作品散見網路與實體媒介。譯有《疼痛的隱喻:透視疾病背後的情緒、壓力與痛苦》(木馬文化)。

目录
推薦序
推薦序
引言
Chapter1血光將至
卵母細胞,一場小型博覽會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我们很缺乏这样的书,能够公开地直接地去谈论月经。月经常常被看作是不洁的邪恶的,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里,它一会是神,一会是魔。在没有卫生用品的古代,女性甚至需要在月经期间闭门不出,直到月经结束。来到现代,我们仍然没有摆脱月经的污名化,什么是污名化的真正含义,不是说像古代那样扔石头才叫污名化,而是我们无法清楚地安心地讨论自己的身体,“它让人向朋友轻声求借卫生棉,而不是公开询问—就像我们需要OK绷一样”。
如果男人也有月经,或许这个问题早就解决了,比移民火星还快。 多喝热水,那个来了,不舒服,卫生巾到姨妈巾。每一个初潮的女性对发生的一切都是茫然恐惧无助羞耻。卫生巾厂商怎么可能放过世界上一半人口的生意,而且是必需品,想着花样告诉你,要庆祝月经的到来,不用怕,用了TA你就可以跑步、游泳,就像TA不存在一样。 为什么女性月经的问题,这么难解决。为什么叫卫生巾,是嫌ta脏吗。为什么卫生巾广告永远是蓝色的液体。为什么连这个词都不能直接说出来,为什么永远藏在包里,小心翼翼。 为什么让男人买卫生巾,女生感动,男生羞耻。 如果你都不去谈论TA,那么ta永远是禁忌,永远被传统束缚,永远言听计从,永远的噤声,使用发明的隐语,你都不知道为什么不能谈论。 如果被灌输了经血可以延年益寿,流血了就可以勾引男人了
很少看到关于月经的书📚这本书文风轻松活泼,虽然涉及到很多论文研究,但读起来一点也不困难。关于人类身体的秘密太多了,而关于月经确实需要更多科普和研究。
即便从马戏团那借来读过也还是想要买一本自己收藏,其实几乎没有什么声嘶力竭的金句,就是用数据和事实表达这个很多人没有开口谈论的“血腥玛丽”。书很与时俱进,还有谈到傅园慧,正因如此还希望读到更多关于女性生理问题的书,也希望更多人(无分男女)去读,去思考,更好是书写,再有更多哪怕是争论之书。
法国还有三天的月经假
虽然作者对待自己身体的方式是我不认可的,但还是推荐作为科普读物阅读。不平等包括生理、文化和社会遭受的对待。书中收集丰富的医学、文学、人类学知识,加上生动的语言,可以让我们重新认识月经这件从小到大又爱又恨关乎个人切身利益的事。在当今社会,月经依旧被妖魔化,即便已经成年后的女性仍然偷偷摸摸低声的传递卫生棉,因为脾气不好就被质疑“你月经来了吗?”。历史中除了对待月经来潮的女性血淋淋的不公待遇以外,还附加了庞大的精神压力。可惜的是这本书主要强调月经的不平等性,而不是一本教你怎么预防月经疾病的书籍,里面没有深入研究各个国家针对月经疾病的非药物疗法及生活习惯的预防方式,在现今流行一遇到问题就切掉的方式实在太残忍粗暴了,这里推荐一下传统的中医疗法和预防思想。【2023.003】
一直有月经不规律的焦虑,没有认真想过对这一规律存在与否的计较,曾经只是为了计算怀孕时间。规律甚至一度附会月象,1975年美国人路易丝·莱西发明“月观”秘法,人工制造月循环规范排卵周期。实际上30%女性才有28天周期,遑论身内与身外任何因素都能轻易把它打乱。上世纪下半期“荻野—挠斯”避孕法、比林斯排卵法使记录经期用于避孕,避孕药的出现及合法化、荷尔蒙作用被认识研究,又是一段漫长曲折的历程。“我们愿意承认避孕药的降临令人欣喜”,“但我们仍因为这种解放让我们成为消费的奴隶而悲叹”。作者的悲叹延伸至今,在于女性开始用app记录规律提醒更了解和关注自己的身体。人我束缚够多了。历史上经血“污秽与神圣实是一物”(周作人语),但是今天让它们统统见鬼去吧。
上海书城关门前夕以折扣价购得。全面、细致讲述了月经禁忌、经前抑郁、月亮杯为什么难推行等问题。介绍李–波特式效应、惠特效应、范登伯格效应、布鲁斯效应那段挺有趣的,发给朋友,她反问我是不是远离男人就没有月经了?我跟她说可以试着去尼姑庵住几天。(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