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文明的野獸的封面

文明的野獸

鄭麗榕

出版社

遠足文化

出版时间

2020-04-30

ISBN

9789865080617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不同時期的動物園中,動物的處境如何?

動物園的動物圈養、表演與展示,有著什麼樣的文化背景?

戰後臺灣動物園的經營與戰前有何銜接與轉變?

面對沒有話語權的動物,人類可以為牠們寫下怎樣的歷史?

長久以來,動物園一直被視為成人遊憩的場所、兒童歡樂的園地,象徵人與動物和樂融融的烏托邦。但事實上,動物園除了貼近民間生活,更與殖民論述和國家權力息息相關。早期的圓山動物園(即今臺北市立動物園)是總督府博物館轄下的機構,肩負發揚帝國榮光與成就的使命,是展示知識文明與進步的場所,與市民的休閒生活息息相關。

到了戰爭動員時期,動物園的經營則不得不改弦易轍,迎合官方的猛獸處分政策,預設遭遇空襲時可能發生的情況,選擇性地以電殛法將「猛獸」擊斃並製成標本。此中除了軍事安全的考量,或許更有引發市民「同仇敵愾」心理的策略。

而1970年代起,受全球環境與政治影響,動物園組織集團化,知識交流愈見頻繁,動物的飼養、登錄、繁殖、交換等各項管理更具有國際視野,園內動物在全球生態系中的自然資產價值也進一步被強調。時至今日,比起休閒娛樂的功能,動物園更被期許成為具備國際觀、尊重生命的動物樂園。

書中著眼臺灣歷史最悠久、規模最龐大的臺北圓山動物園,集中探討動物園在面對民間、國家、戰爭與環境變遷之際,呈現哪些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又是如何被凝視、想像與操作。本書不僅是臺灣首部動物文化史,更是一部宏觀的自然史與生命史,透過爬梳動物與人類社會相遇的過程,進一步思考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之道。

作者簡介

鄭麗榕

1962年出生於臺北,臺灣大學歷史系學士、政治大學歷史所碩博士,現任教於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研究興趣為動物文化史、家族史、臺灣近代史。思考人類與其他動物的倫理關係,幫助自己更認識世界。

書系主編簡介

蔣竹山

臺灣桃園人。清華大學歷史所博士。曾任東華大學人社院大眾史學研究中心主任。現任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兼所長。研究興趣喜歡打破傳統臺灣史、中國史、世界史三塊分立之框架,主要方向為醫療史、新文化史、全球史、公眾史學。歷來除關注全球視野下的物質文化史研究,在學院推動相關社群活動外,也對社會大眾推廣歷史普及與公眾史。

目录
「潮歷史」書系總序 反映當前歷史學潮流,引領歷史閱讀新風氣/蔣竹山
推薦序 書寫人與動物關係的歷史/許雪姬
推薦序 蘊含推展動保運動能量的動物史書寫/龔玉玲
緒論
第一章 動物園的文化背景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閱於2020年8月17日
还没习惯竖版阅读,粗粗翻了下。借圆山动物园的史料反映近代以来动物园作为一种政治符号的变迁。最初作者从口述史资料引入传统园林思维中人文中心想象的与动物的理想关系,现代化转型后动物园则成为了输出政治价值的一个窗口,不管是战前的公园化、战时对动物的处分还是战后娱乐与儿童教育的侧重,以至于动物保育、哈克贝根模式对现代动物园展示的影响,动物园始终寄托着理想的高度政治化生活的隐喻,如同忒修斯的方舟。在进行动物文化史写作时,站在动物的角度书写是异常困难的,而且几乎是不可能的,现在它却已经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般的立场表态,至少,应当如布朗肖那样决绝。
有机会可以读到这本书的小伙伴建议不要错过,整本书的科普性、趣味性算上乘。笔者文笔干练简洁,结构明晰,可读性很强。整本书给我最深的感触就是,台湾在日据时代积攒起来的现代文明与先进秩序,不仅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进步,更加体现在这些方方面面的细节处,体现在人与动物之间能够逐渐和谐共处与怀有人对于动物作为生命体的尊重。
地方史到帝国史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