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依海之人的封面

依海之人

Rita Astuti 俐塔‧雅斯圖堤

出版社

左岸文化

出版时间

2017-07-11

ISBN

9789865727598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這裡,一個人如何被定義?他們如何思考認同?

斐索人的認同無關歷史、血緣,或其他文化特徵,當下的行為才是關鍵。

馬達加斯加西南部有一群說南島語,住在海邊,以海為生的斐索人(Vezo)。一個理想的斐索人要會做一些與海有關的事情(但不需全部都會),例如游泳、到林中砍樹造船、行舟(這包括了划船、操帆、掌舵,以及通曉洋流波浪知識)、捕魚(蝦)、識魚、食魚、賣魚等;最重要的是得住在海邊,因為這對一個人的行為、思考方式,具有決定性的影響。而這些行為會在身體上留下斐索的印記──走路的方式、手上的繭、腰上魚線的磨痕;但如果你沒有持續這些行為,斐索的印記便會逐漸淡去,一如斐索認同。

所以,斐索人的認同是什麼?不同於一般族群以「血緣」、「祖先」、「歷史」,或是由此衍生的一些文化特徵作為認同標準,斐索人強調的是當下的行動。一個白人人類學家跟一個剛出生的當地孩子一樣,都不是「斐索」,但也都可以成為「斐索」;「斐索」即是他們所做的事,斐索身分認同是一種行為、而非一種存有狀態,一個斐索人的重點不是他是什麼、或他成為什麼,而是他做了什麼。

這是一本斐索人的民族誌,簡單地說,就是一本關於斐索人怎麼吃、怎麼捕魚、怎麼造船,他們關於經濟的想法(不是很重視賺錢)、婚姻的態度(結婚只要幾瓶酒就可以),以及他們如何看待歷史,如何面對生與死的差異。

人類學家透過田野中的活動參與,與斐索人對話「如何才是斐索」。

該如何思考認同?學術上將認同研究分為根基論和建構論兩大派別,根基論強調血緣、祖源、宗教、語言、習俗,背後有生物性繼承的預設;建構論則強調族群邊界的重要性。然而兩者都有「文化」的問題──根基論將文化本質化,建構論則將文化邊緣化。本書從當地人的觀點出發,以人類學視角分析認同的在地文化機制,反省認同理論的西方中心偏見,展現人類學民族誌的獨到之處。

推薦記錄

「任何對族群或認同有興趣者都必讀……少數能結合冷靜分析與溫暖描述的書。」──蘭貝克(Michael Lambek,研究馬達加斯加的人類學者),《美國人類學家》書評

「馬達加斯加從殖民時期以來一直被18-22個官方認定的「族群」(ethnic groups)框架所侷限,族群政治、甚至經濟發展想像都無法脫離此魔咒,本書的研究恰好提供另類的思考,批評了上述族群論述中的西方中心主義。」──韓森(Paul W. Hanson,馬達加斯加的研究者),《美國民族學家》

「在馬達加斯加脈絡下優美打造出來的民族誌」──米德頓(Karen Middleton),《非洲研究》期刊

作者簡介

俐塔‧雅斯圖堤(Rita Astuti)

俐塔‧雅斯圖堤現任教於倫敦政經學院人類學系,專長為認同、親屬、性別、認知人類學、發展心理學、跨文化研究等。她長期研究馬達加斯加的斐索人,自1987年起多次進行田野工作。《依海之人》為其最知名的學術著作,奠定其在認同與民族性(ethnicity)研究的地位。雅斯圖堤近期的研究主要以認知人類學為主,她重返馬達加斯加,以新的研究設計,包括與心理學家協同跨領域研究,探討斐索人的各種認知概念,並進行不同文化間的比較,重新檢討西方人類學、心理學的概念、理論和預設。

譯者簡介

郭佩宜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芭樂人類學》(左岸出版)主編。

長期深耕所羅門群島民族誌,推動台灣的大洋洲研究,從「比較南島」觀點,與台灣原住民研究對話。研究主題包括歷史人類學、法律人類學、地方貨幣、地景與地方、人類學方法論等。

目录
圖表清單
名詞解釋
導讀:當下南島,未來非洲/郭佩宜
謝誌
1 導論 Introduction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很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民族志,译者的文笔也很流畅!从Vezo人的acting、not a kind、当下性、柔软、自由中也能获取许多对现代社会权力结构体系、意义体系生活方式的启迪。短板也很明显,几乎没有理论层面的对话,没有对Vezo的整体性、历史性的把握,但同时这也成为留白的艺术,留待千千万万哈姆莱特去阐释、去成为自己的“Vezo”。有趣!
心理学的视角,不断对vezo进行话语分析,人类学的田野方法,试图解构完整的人,观察社会组成与发展的脉络。“过去不会成为历史,因为透过每日点滴,重新塑造了人是什么。”观点有趣,表达啰嗦。三星半
用心理学的方法研究人类学,试图走近informants的脑海里,实在有趣。Vezo人的身份认知认同也很有趣。
清晰明朗的民族志,翻译文笔文采都很棒!上半部分讲的是斐索人的族群认同,认为行为即认同,是一种非类属性;而下半部分是讲继嗣和丧礼,一个人生的时候有很多亲属,但死后只能归属一方,是一种类属性。斐索人不关心历史,也不在乎过去,向生而生,向未来而生。
兼有学科的浪漫主义和政治价值的作品。族群性,本质是一种由外界施加的身份焦虑。
很新颖的解读视角,某种意义上貌似消解了“种族”这个概念,身份源于当下,很有无政府的自由逃避意味。有时间再来写读书笔记!
兼有学科的浪漫主义和政治价值的作品。族群性,本质是一种由外界施加的身份焦虑。 @2021-09-06 20:16:07
很有意思,人类学家透过田野告诉我们,一个人如何被定义。
大概近年读过的民族志中最喜欢的一本。你是什么人不是凭借过去,而是由当下所做的事而得到定义。斐索人的哲学不仅助于反思国内惯于追溯祖源血脉的“民族”,也助于我们反思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定义自我。Carpe Diem.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