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色彩互動學的封面

色彩互動學

[美]約瑟夫·亞伯斯(Josef Albers)

出版社

積木文化

出版时间

2015-03-31

ISBN

9789865865955

评分

★★★★★
书籍介绍

色彩學權威之作《色彩互動學》出版50週年紀年版

「我沒教過藝術,我教的是哲學;我沒教過繪畫,我教的是觀看。」——約瑟夫.亞伯斯(Josef Albers)

遵循花招百出的藝術家亞伯斯所訂下的高標準,耶魯大學出版社在1963年大膽地出版了《顏色互動學》。書一出版,幾乎隨即開始改變全世界讀者對於觀看這件事的認知。亞伯斯用革命性的手法強調實驗的重要,質疑強調品味的傳統觀念;他要觀者主動參與其中,而非只是被動接收訊息。

《色彩互動學》出版至今已逾50年,它不僅帶給讀者無窮的樂趣,在藝術、建築、織品、室內設計以及各個科技領域的視覺設計中,它也不斷地擴展色彩被使用以及被閱讀的方式。新增的圖解與細節的微調,讓這本如今成為「經典」的五十周年紀念新版修訂得更為理想,讓亞伯斯提出的進行實驗、開放心胸、擴展個人智識的主張得以生生不息。

約瑟夫.亞伯斯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及教育家之一。他原籍德國,早年任教於包浩斯藝術學院;後因躲避納粹的迫害於1933年移民美國,在黑山學院任教16年,1950年加入耶魯大學,擔任設計學院主席。他於1968年被選入國立藝術和文學學院,且是耶魯大學的藝術名譽教授,直到1976年逝世為止。

亞伯斯從小出生在手工藝家庭,知道鞋子怎麼做出來,鐵匠怎麼打鐵。他一路讀書,拿到小學美勞老師的資格,教了幾年書後,在32歲時跑到包浩斯學院去念藝術創作。因為他負擔不起顏料和畫布,於是到垃圾場翻撿廢棄的瓶罐和玻璃,用鉛和鐵絲將這些碎片組合成活潑鮮豔的作品,讓廢棄的垃圾變成會唱歌的窗玻璃,也因此從包浩斯學院的學生變成教師。亞伯斯說:「我沒教過藝術,我教的是哲學;我沒教過繪畫,我教的是觀看。」他要學生打開視野,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追求最簡潔、最清澈的形式,讓生活更真實,...

(展开全部)

目录
序/尼可拉斯 . 法克斯. 韋伯
前言
1 回想色彩——視覺記憶
2 閱讀色彩與結構
3 為什麼用色紙而不是乾、濕性顏料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我们的眼睛常常欺骗我们,而正是颜色的魅力
彩色部分的印刷质量一般,翻译也很死板,译者并不是相关专业人士,总体来讲我不推荐买这个台版
明度即音程,色相是调性——然而与色彩相似的不是记谱法,而更像格里高利或爵士,一切都将在摇晃和摆动里自由地行进。 和万物一样,明亮导致细节的丧失。
我一直觉得,虽然设计和艺术已经往前推进了这么多,但是包豪斯体系对色彩、构成的分析还是非常有用和基础的,在把握这些基础认知的当下会让人有更好的基础去进行更好更高的探索。这本练习真的是一本非常实干的练习,每一个东西都值得动手尝试着去做,这周末我会试着把它们全部做出来。这对于从高考美术中刚出来的准大学生,为转变固有思维是一本很好的探索和练习。
四年之后重读,还要再体会
没有购买价值
仿佛回到色构课
内容挺好的,概念讲解得比较容易理解,也提供了一套可以(且值得)沿用的学习、理解色彩的方法。跟着每一章实际练习的话对颜色会更敏感,只是翻一遍也能学到一些可以应用的特性,但想在绘画/设计领域应用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例如能区分颜色的各种参数(书中提到了明度、彩度等但没有注释,操作时易与其它属性混淆)。翻译老师是台湾人,部分语言习惯乍看之下不容易适应,一些排版换行更让人摸不着头脑,有点儿影响阅读体验。印刷就比较差了,对部分彩色图例的效果有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