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性革命纵论的封面

中国性革命纵论

潘绥铭

出版时间

1970-01-01

ISBN

9789868177857

评分

★★★★★
书籍介绍

目录

第一部分 我们所继承的遗产

第一章 人类在性方面的进化………………………………… 9

人类在性生理方面的进化

性行为方面的进化

性心理方面的进化

第二章 “性”与社会性别的产生…………………………… 31

女性的性进化

男女性行为差异的进化依据

人类的初级生活圈:性进化之源

社会性别的演变

第三章 中国古代性文化精要………………………………… 48

历史脉络

阴阳哲学--笔者的解释

“恐阴主义”

第四章 新传统的建立――从五四到1980年代初…………… 66

“五四”,第二次性革命

内战:性的政治化之始

1950-1980:“性的新社会”

文化大革命中的“无性文化”

――性的“唯生殖目的论”的回光返照

第二部分 性革命

第五章 当前中国性革命的基础……………………………… 86

性革命发生的时机

性革命的三方面社会背景

第六章 当前性革命的全貌…………………………………… 93

数据的来源

中国的“性”之变:是进化还是革命?

性革命的总结与展望

第七章 性革命的分析……………………………………… 106

问题与立论

最主要的作用因素

社会作用更大还是更小?

第八章 21世纪中国的性化………………………………… 120

性化(sexualization)

性的话语与互联网

性化的分析

性化的意义

第三部分 性的社会问题

第九章 性产业与性工作………………………………… 145

什么叫做“卖淫嫖娼”?

什么时候、怎么想起要禁娼的?

性产业的现状

我们如何看小姐?

相关理论

几个简单到不许说的问题

质疑“性产业的合法化、非罪化”

性产业的“合理化”

估计小姐基数的参数(摘要)

附录:关于小姐与性产业,潘绥铭还有其他文献

第十章 性产业与艾滋病--性社会学的视角…………… 189

艾滋病传播的“桥梁人群”

艾滋病风险,更来自组织形式,而不仅是个人行为

我们如何帮助她们

中国性产业的前景

第十一章 同性恋与我们

――如何看待处于少数地位的“性”………… 207

基本概念

西方社会的解释与建构

在中国历史情境中

什么是现在的“问题”?

第十二章 性教育与青少年性问题的社会构建……………… 240

中国情境中性教育理念的建构及其意义

性教育的操作层面上的争论

中国性教育的特有问题

所谓“青少年的性问题”

第十三章 性的人权道德…………………………………… 262

从结婚的法理说起

从“贞操内裤”说到人权道德

性的人权道德

第四部分 性的研究

第十四章 性、爱情的社会结构…………………………… 277

浪漫情爱,来自何方?

我们中国人其实相信什么?

当前中国婚姻苦恼之源

情爱与性爱之间的关系,这才是中国的真问题

性、爱、婚的社会结构

性生活不协调的根本原因

男女在生命周期中的互变

第十五章 性的语汇建构与行为训练……………………… 289

语汇,建构着我们的“性”

行为训练构建了我们的“性”

第十六章 “性”在中国的政治建构……………………… 307

“性”与社会之关系的核心问题

1980年代以来的三种意识形态

社会实践对于意识形态的选择

政治合法性与性革命的根基

操作层面:“立法依赖”所带来的性革命

性的“本土化”现象的政治由来

第十七章 社会还在控制着个人的性关系吗?

――以对于“多伴侣性行为”的调查分析为例………… 316

问题的提出

立论

统计假设与分析方法概述

数据来源及基本情况

对于多伴侣性行为的分析结果

对于男性性交易行为的分析结果

数据分析的小结

余论

第十八章 性社会学的基本命题的实证…………………… 331

立意

假设

命题检验之一:“个人的性欲强度主要受到社会因素的作用”

命题检验之二:“性欲的实现也是主要受到社会因素的作用”

命题检验之三:“性行为方式同样主要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命题检验之四:“性高潮仍然是主要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命题检验之五:“性功能障碍其实主要是社会意义上的困难”

结语与讨论

第十九章 主体构建

――性社会学研究视角的革命及本土发展空间…………… 344

从“性科学”到“性的社会构建”

“性”的主体构建论的逻辑结构

“性”研究的本土化思考:主体建构论的核心与必然结果

用户评论
“性不仅存在于两腿之间,也存在于两耳之间,而且更存在于两耳之间。”(这话其实已经够委婉了,就是为了避免说的太俗了,才想出这么一句很风趣的话来。他还嫌黄。)
有趣不枯燥,想比较全面概括地了解当代中国的性别议题,这是一本很好的读物。观点让人耳目一新,但偶尔也会太过激进,需要进一步推敲。#我爱老潘!#
性自身作為由社會制定的形態,只有當它是真實個人的時候,才是真實的;只有個性化了的性才是現實存在的。人並不能僅僅通過強烈的性渴望或性本能衝動等概念懷孕。如果把性構想為一種虛擬的存在、人的一種特殊能力,那麼只有當它被具有行動能力的人現實化的時候,它才得以實現,才能從虛擬構想的存在轉變為現實的存在。以各自的本能衝動願望作為個人動機的個人意圖自身的特徵,決定了它既是遵循慣例卻又抵抗慣例。但是如果沒有慣例的常規化,那麼對任何人來說,性也就不存在了。一種批判主義的性學研究總是「立足於以對話方式詳細地重構個人的生活史」,由此得出的研究結果,便不再是問卷式的死的統計數據,而是活生生的「已經被理解為人的性史,性科學研究便因此而有了一種系統化的資料」。 如果性沒有個人特徵,那麼我們就都成了只是自動啓動的性機器。
不错的对建国后历史与制度情境的梳理
虽然确实叫纵论,但老潘也过于放飞自我了,很多东西写得跟小报一样——只有论点不给论据,似乎我的话天然正确,脚注少得可怜。总的来说和其他的几本(性社会学、性之变之类的)重合的内容比较多,但还是有新东西。话说我看其他几本的时候觉得作者语言有点随意,论证有些不重学理,是不是其他作品就好了,结果发现都特么这样…… 说点好话:注重中国自身的特点和理论是很好的,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不需要直接套别人的理论来解释(指阴阳、恩爱、“同性恋”等话题)
分析社会成因,激情转化,20年过去了,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难以想象坚持并明确表达出这样的立场会经受卫道士们多大程度的围追堵截,在我们的社会环境下要具备多大“虽千万人吾往矣”之勇气。二十年前出版的内容在今天依然入木三分。「绝版书老贵了」
还真敢写啊🤓这要放在近几年应该是无法出版的或者被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