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古史辨運動的興起(修訂版)的封面

古史辨運動的興起(修訂版)

王汎森

出版时间

2016-06-01

ISBN

9789869335706

评分

★★★★★
书籍介绍

古史辨運動是改變近代中國史學氣候的一個晴天霹靂的現象,《古史辨運動的興起》探討影響古史辨運動的思想淵源、變化。絕版近三十年,今日閱讀仍常有新義,全新修訂版重現江湖。

古史辨運動何以會爆發?以什麼樣的風貌出現?帶來什麼影響?則是關心近代思想史的人所該處理的,二者固然有交集之處,但卻不可混為一談。在描述歷史現象時,是有必要對「心理事實」(psychological truth)與「歷史事實」(historical truth)加以分殊的。不管合理或不合理的思想都可能在歷史上造成巨大的影響,在行動者自己看來也都可能自認為掌握了最完整的理由,而且也正好符合著某種深刻的社會需求,而又造成了無可抹煞的歷史事實。我們在這個研究中尤其覺察到此點。在本書中作者還希望注意三個層面的問題:第一個層面是:思想家原來的想法到底是什麼?這些想法與他生活於其間的思想傳統有什麼的關係?第二個層面是:他真正做到了什麼?有時候所思所想與實際做成的結果之間有著相當遙遠的距離。第三個層面是: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他所做成的產生了什麼影響,這包括後來的人怎樣去理解他的作為。事實上,後來人的理解也常常跟撰述者的本意相衝突,被影響的人常常反過來影響他的人在某些層面上形成敵對。為了照顧到這三個層面,本書的詳略遂與前人的研究有所不同。我們可以做這樣一個比喻,如果古史辨運動是一場大火,作者特別想追問的是造成這場漫天大火的火藥。

王汎森,1958年出生,台大历史系学士、硕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院士。主要著作有《章太炎的思想》、《古史辨运动的兴起》、Fu Ssu-nien:A Lifein Chinese Historyand Politics、《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晚明清初思想十论》等。

目录
引論 激烈反傳統與黃金古代的破滅
一、愛國主義與反傳統思想的内在關聯
二、激烈個人主義與傳統倫理結構之崩裂
三、黃金古代觀念的破滅與上古信史之重估
第一章顧頡剛層累造成說的特質與來源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看看人家的硕士论文…很多次的用了“吊诡”这个词,也是第一次让我完全明白了“吊诡”是什么意思。思想史的吊诡之处就在于某个思潮的来龙去脉往往是不可思议的,但又确乎存在且有迹可循。清季今文家和康梁本意是要尊孔,却因掏空孔子以填塞外来思想,反导致孔子的崩塌以及上古信史的幻灭。真正新兴一代的顾颉刚等人分明受到康梁影响,但却丝毫没有继承尊孔之本,反而继承了疑古之果,进而使上古彻底沦为不可考的自由心证。阅读过程中一直觉得顾等人未免太过分,真是老祖宗的牌位都不要了,怎么可以把古人想得那么蠢?读着读着又反思,我如今不也正在把顾等人“想得那么蠢”吗?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所以还是不要下蠢不蠢的定论,试着去理解思潮产生的原因和所处的境地,才是最重要的。从结论的最后一句话来看,王汎森还是想对一味疑古做一些拨正的
全书核心意在说明一个事件的结果与其精神的不一致性,意图与手段之间有无数种组合方式。也即是说,反孔的精神不一定会推翻上古史,而在保守的尊孔卫道的意图下,也时常存在相当激烈的辨伪活动。顾氏对崔述以及康有为学术观念上的继承并非新论,但如何将这种吊诡式的继承有逻辑地统合在一起,出入于《古史辨自序》之外,则是本书的精妙之处。读王氏对章太炎、古史辨再到傅斯年的研究著作,可看出其早年学术重心之所在。
以前只觉得第四章讲孔老先后的部分太糙了,现在重读,发现王汎森把这块的历史归到《古史辨》可能还是有问题。他前面说挑起孔老先后的是梁启超(民十一年),这是不错的;注释里既引钱穆撰写《先秦诸子系年自序》“始于民国十二年” ,钱穆又怎么能是受《古史辨》影响呢?说是受梁启超影响倒还差不太多。 以及,他们的讨论并不是确定老子晚于孔子就够了,还要讨论庄老的次序,用孔老先后概括还是有问题的。
花了两天零碎时间陆续读完,需要反复阅读。几点感想,如下: 1.层累造成说之古人刻意作伪而非自然演化与杨宽之神话分化说需要再探讨。不过我没有这个能力。 2.顾颉刚追溯康有为学说,其间未必有明确统系,然前人所造功绩与后人截为己用且更新演化多少有些“无心插柳”的意味。 3.清人借今古文之争,欲托“孔夫子”之地位,且不惜以各种学说皆目为孔子学说之衍化以遂己意(或致用,或复古)最终结果只能是非其根源,成为打倒孔家店的先声。 4.历史之演进,用后见之明的视角来看,其要旨在于以无绪之变化演化出一条一以贯之的线索,而政治与思想之考量互动常伴其左右。古史辨运动在于打破先前之统系,至于后来者,则有待于新的政治力量的建构。此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引入中完成。 5.经学与史学以及古文字学之分化演进,康南海有学术史之功。
补标
大佬的硕论
一种思想观念或研究方法的出现,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考察古史辨运动的缘起,作者取布罗代尔的历史时间论为比喻,认为“今古文之争、清末民初的环境、顾颉刚个人的因素三者正好同时说明了长程、中程、短程因素的重要性”,很是恰当。依照这一脉络往下走,作者梳理了清季今文学家的古史观念(特别是崔述、廖平、康有为),将之与时局政治相关联,点明了晚清的经学研究对上古信史的破坏性作用。注释传统的行为成就了反传统的观点,经学研究的根茎上结出了史学研究的果实,何其有趣!顾颉刚先生的许多论断或许偏激,但不如此则不足以打破常规,这在二十世纪初期社会剧烈变革的宏观背景下有一定必然性。如今一百年过去了,厚重的《古史辨》文集记录下了前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而其中所包含的“层累说”和疑古的精神依旧值得今人注意。
王汎森真的是学贯中西,正如他自己所言,在交叉领域才能找到题目,本书中略有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