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過度飲食心理學的封面

過度飲食心理學

出版社

光現出版

出版时间

2018-05-29

ISBN

9789869620215

评分

★★★★★
书籍介绍

壓力大?去吃到飽!

覺得煩?來喝酒!

想減肥?改喝果汁輕斷食!

睡不著?吞個助眠劑!

為什麼我們的人生,

似乎都用「吃」來解決所有問題?

臨床心理師基瑪‧卡吉兒透過學術研究與臨床實務,抽絲剝繭「過度飲食」現象背後的複雜機制,解開為什麼我們會陷入「狂吃」的病態消費之中。

想減肥?一「吃」就搞定!

我們都知道,最簡單、最有科學根據的減重方法就是「少吃一點」,但為什麼就是做不到呢?其實我們的目光,早已被一則一則光鮮亮麗的廣告所吸引:

●能量棒、代餐、運動飲料、阿金飲食、生酮飲食、食物調理機、現榨果汁機……

時下最流行、噱頭性十足的商品,再加上網紅推薦文、開箱影片將我們給淹沒,於是我們用更多的「過度消費」來解決「過度飲食」的問題,彷彿只有砸大錢才買得健康和苗條。結果,我們往往比決定減重之前還消費得更多!

除了花錢吃吃喝喝之外,我們找不到生命的意義

各大廠商業者紛紛把我們當作賺錢武器──食品廠製造高度可口食品,讓我們上癮、變胖;標籤上的「天然」「低脂」等標語,促使我們毫不猶豫地吃更多;各種時尚飲食、減重食譜狂銷……業者的火藥庫裡,永遠都有最新的花招、力量強大的成分,我們還抵擋得住嗎?

問題是,當吃下肚的東西,代表了身分地位;當不購買時下的東西,就會被邊緣化;當你沮喪、焦慮、孤單的時候,沉溺在食物裡,是人生中唯一的慰藉……你還能不去消費嗎?

消費文化、社會心理、廣告媒體、成癮物質、食品廠與藥廠爭奪戰……一堆「看不見的手」,在背後操縱著我們的生活!或許,我們已經別無選擇。過度飲食,不僅是我們唯一負擔得起的平價奢侈,也是我們在這個變態的消費文化下,表達痛苦的極端方式。

基瑪‧卡吉兒(Kima Cargill)

華盛頓大學塔科瑪分校(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Tacoma)臨床心理學教授,其研究是仔細審查生活在專注於消費的富裕文化中,如何影響過度飲食的行為。卡吉兒認為,食慾不只是生物性的驅動力,也是對消費物質商品、奢華體驗、食物、藥品、酒精等更廣泛的渴望。其研究一直是《食物、文化與社會》(Food, Culture and Society)、《精神分析評論》(Psychoanalytic Review)、《精神分析、文化與社會》(Psychoanalysis, Culture and Society)等學術期刊,以及《太平洋標準》(Pacific Standard)等大眾刊物的專題。

本書《過度飲食心理學》主張,過度飲食是貪得無厭的消費主義在邏輯上的合理結果。書中採用精神分析個案研究方法,使用...

(展开全部)

用户评论
在吃上要走群众路线
大制度與大企業下的自由幻象。提醒自己當年選修心理學的原因,不要只看表面行為,要了解行為背後的因由、subtext。
过度饮食是过度消费的一个方面,肥胖、暴食症在归罪于个人自制力薄弱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背后消费文化的强大势力,那些个体病例也许是社会文化问题的极端表现。个人要寻求慢慢改变,找到平衡点,充实自我。
幸好用繁體字比較多,才沒有閱讀障礙
名叫overeating,实则讨论了很多materialism,讲了食品药品行业如何利用心理学,借扭曲的科学资讯,散播混乱的营养咨询,并抗拒法律监管,诱骗我们消费更多。大众媒体经常强调个人问题却避开了系统性问题。作为个体对过度消费保持警惕,平衡消费,既更容易获得快乐,也是责任。
挺好的,没有聚焦在暴食症,反而从消费主义入手旁证了整个社会的病态。其中对于暴食症的叙述还是有助于自愈的,理解自身和社会的病症,才能更理解“疾病”真正的意义和自己内心真正需求的,触发症状的原因。2015/01/14-2022/01/18 与七年暴食症的告别
文森说书
我们本以为吃喝玩乐是出于自我的意愿 殊不知 我们的一切需求与消费都是被“设定”出来的………哭了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