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IV:文化是讓人脫離本性還是實現本性?的封面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IV:文化是讓人脫離本性還是實現本性?

侯貝 等人

出版时间

2018-08-21

ISBN

9789869633574

评分

★★★★★
书籍介绍

哪裡有文化,哪裡就有文化的哲學。

「野蠻人是那相信野蠻存在的人」,李維史陀如是說。

如何不把不同於自己的文化,視為沒有臉孔的野蠻,

這是人類在後巴別塔時代的共同課題!

文化是一張網,給予我們限制,也支撐著我們,我們在其中呼吸、思考與行動,並與不同的文化碰撞、相遇。

從某個意義來看,我們只能在所置身的文化中認識一切,文化彷彿是一種束縛,拘束了我們的活動範圍;但若將文化自我們身上抽開,則人類根本沒有立足之地,其實也正是文化給了我們面向這個世界的力量。而如何與其他文化共處,也成為「是否有文化」的關鍵指標。

哲學是對一切事物的反思,在這裡我們要反思的對象就是「文化」,以及文化所涵蓋的:語言、藝術、勞動、宗教與歷史。

人類的歷史從自然狀態發展到文明狀態,究竟是墮落,還是提升?人類的語言和動物的語言有何不同?語言能否傳達我們的思想,或者只是欺騙?藝術是否只屬於少數具有天才的藝術家,或是也可以屬於一般大眾?勞動是人類自由的實現,還是受苦與異化?技術的進步究竟是對人類勞動的解放,還是使人類與勞動更加疏離?宗教是人類信仰的終極真理,還是他們的集體幻覺?

關於文化的哲學思考,永遠不會停止;哪裡有文化,哪裡就有文化的哲學!

【哲學家怎麼說?】

「每個人都將不符合自己習慣的事稱為野蠻。」(蒙田)

「我們在語言中思考。」(黑格爾)

「美無須任何概念就可以普遍地被欣賞。」(康德)

「美不是事物本身內在的特性,它只存在於凝視它的心靈之中,……一個人可能看見醜惡之處,而另一人則在其中看到美。」(休謨)

「當一顆石頭在路上,它通常不是一件藝術品,但當它被放在美術館中觀看,它可以成為一件藝術品。」(尼爾森.古德曼)

「我們只有服從自然,才能支配自然。」(培根)

「當人面對勞動時,他感受到其實是:這樣的勞動是最好的警察,以及勞動控制了每一個人,並且善於強烈地去阻礙理性、欲求、獨立意念的發展。」(尼采)

「宗教是人類所共有的一種強迫性的精神官能症。」(佛洛伊德)

「宗教是人民的鴉片。」(馬克思)

「看到故事並『製造』故事的,不是行動者,而是說故事的人。」(鄂蘭)

「一位好的歷史學家,沒有所屬的時代,也沒有國家。」(芬乃倫)

【文化哲學QA】

▎為什麼要學習文化哲學?

當我們被拋擲到這世上時,這個世界就已存在著文化,而且是以複數的形式存在,因此我們被迫在自己所屬的文化之中過活,也註定要和其他不同於自己的文化共處,於是必定會有關於文化的哲學思考。

▎文化哲學在談什麼?

文化是人類整體生活的總稱,文化哲學的範圍也幾乎無所不包,而文化相對主義是當前文化哲學的重要共識,必須先承認沒有某種文化優於另一種文化,才可能包容各種不同的文化。

▎文化哲學「有什麼用」?

文化哲學讓我們反省心中某些不自覺的標準,可能就是偏見的來源,例如:將與自身文化不同的事物視為野蠻,這本身就是一種野蠻;也讓我們看見在「兼容並蓄」、「文化多元」的表象之下,可能暗藏強勢文化對弱勢文化的壓迫。

▎文化哲學討論了哪些主題:

■ 語言能精準傳達想法嗎,還是我們其實經常被語言背叛?語言是表達思想的工具,或是思想其實透過語言才得以存在?

■ 藝術有沒有實用的價值,或是只能「為藝術而藝術」?如何定義什麼是藝術,什麼不是?這是品味的問題嗎,又是誰的品味?

■ 技術的進步是否解放了人類的勞動,或是使人與勞動的關係更為疏離?勞動是獲致自由的必要手段,抑或自由就在勞動之中?

■ 人是否一定需要宗教信仰?理性與信仰能夠相互調和嗎?科學的昌明是否會帶來宗教的凋零?

■ 是誰創造了歷史?是歷史上的行動者,還是歷史的書寫者?歷史學家如何論斷過去的歷史事件?

侯貝(Blanche Robert)

主編,哲學教師

波瓦攸(Hervé Boillot)

上塞納省安東尼市立笛卡兒高中(Lycée Descartes d’Antony)哲學教師

馬崒威(Charles Mazouer)

布盧瓦省德瑟涅高中(Lycée Dessaignes)哲學教師

季亞莫(Patrice Guillamaud)

杜爾省笛卡兒高中(Lycée Descartes)哲學教師

拉榆荷(Matthieu Lahure)

格勒諾布爾省珊波黎庸高中與歐克雷高中(Lycée Champollion et Lycée des Eaux Claires

)哲學教師。

拉赫(David Larre)

斯坦省育逖婁高中(Lycée Maurice Utrillo)哲學教師

勒篤(Aurélie Ledoux)

維爾農省杜梅奇爾高中(Lyc...

(展开全部)

目录
【推薦序】高中哲學教育的視野──思考那不被思考的事情╱沈清楷
【推薦序】文化哲學是什麼樣的哲學?──談文化哲學的四個特性╱楊植勝
【推薦序】文化的哲學思考──從日常生活到最艱難的選擇╱陳妙芬
▎第一章 文化哲學導論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不管怎么给法国高中哲学教育“祛魅”,说也有答题套路也是应试,但人家就是教材都比您的国家级课题成果写得好耶
二律背反:1. 语言作为一种修辞,究竟是让人忠实地表达思想,还是让人达成欺骗的目的?2. 艺术作为一种虚构,究竟是创造新事物,还是在构作虚幻?3. 劳动作为心力的付出,究竟是人的自我实现,还是人的受苦与异化?4. 技术作为劳动精进之后的产物,究竟是对人类劳动的解放,还是使人类与他们的劳动更加疏离?5. 宗教作为人类的信仰,究竟是最终级的真理,还是他们的集体幻觉?6. 最后,历史作为人类群体在时间上的过程,究竟是上升,还是堕落? 比「政治」那一策还好
我国高中政治教材如果是这种类型就好了(做梦呢我)
诗歌与历史 或许都是创造
“历史企图以忠实的方式展现过去。但它所提出的,是对一段空白的过去,进行追溯式的重建。”
l'histoire和l'art部分看了好长时间。。。尼采“每个有机体只能在一种视域之内成为健康的、强壮的以及丰盛的”可以说这个观点深深贯彻其思想轨迹szd,有初生般生命力的与被太多知识和文化包裹却病弱的,尼采显然强调了前者;利科区分了法官的审判和历史学家的审判,后者面对的是一个缺席且失语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是谁?马克思:是人,阿伦特:是叙事者; le travail部分看到就开始提前累了,劳动可以是苦力也可以彰显人的存在意义与创造性和他改造环境的决心,当然,还有闲暇的重要性也在劳动这一议题中被突显,看完之后更想放假了哇
Marx宗教论述疑似断章取义造成误解
对我来说好难啊,问题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