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余英時回憶錄的封面

余英時回憶錄

余英時

出版社

允晨文化

出版时间

2018-11-01

ISBN

9789869677745

评分

★★★★★
目录
序 從「訪談錄」到「回憶錄」
第一章 安徽潛山的鄉村生活
一、潛山九年
二、文字禍
三、五四運動的性質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2019必看书】“一个时代的回忆之作愈多,后人便愈能掌握它的历史动向。”[强]
人的一生充满偶然,某一刻些微的不同事后追溯或许就是决定性的,尤其是在大时代不平静之时。生长在上世纪中国的余英时的一生就被偶然所左右,那趟坏了的火车,没有登上的第三架飞机,幸运的被哈佛接纳,在在都具有决定性。幸亏他运气好,不然不会有今日名满天下的余英时。说到底,余英时是学术人,生活和思考都以学术为中心,所以除了一些掌故外,对各种遭遇和变化的分析都充满理性。更难得的是,他身上有一以贯之的内在精气神,撑起了他这个人。
痛快至极
标记许久,终于读毕。总体而言,“忆”时代多于“忆”自己,过求将学术见解与个人遭际相融合,反而消弭了回忆录中本应有的“原始感”,这一点倒真与胡适之相像。印象较深的,一是新四军高敬亭部对余氏少时政治取向之影响,二是余氏青年在港期间的活动交际之广(不到二十五岁的年龄,现在想来真是可畏),三是余氏与张光直之恩怨(张之一生,再结合其父张我军,真是绝好的传记材料)。【孔网此前流出过余致项子明信函一封,或有补阙之益;敝处另藏一件载有余燕大学号的同学录,不知未来是否有机会面赠余先生】
余先生的序言寫得蠻「隱晦」的,我的理解是:李懷宇根據當年的訪談已經寫了一本相對很完整的《余英時談話錄》書稿(事實上本書最早在《二十一世紀》連載時,第一篇的「按語」也說的是《余英時談話錄》底稿),但後來很「大度」(頁6余先生用詞)地將書稿交還給余先生,經由余先生自己增刪改寫,形成這本《余英時回憶錄》,額,仔細想想蠻因缺思廳的。。。另外,老先生「TG一生黑」的態度真的是貫徹始終呀。
很喜欢
最唏嘘的部分是余先生决定留在香港不返燕京的前前后后。但收获最大的还是1949年后二三十年间香港各种文人杂志的筚路蓝缕。
“就在過羅湖橋那一剎那,一個極為奇異的經驗發生在我的身上:我突然覺得頭上一鬆,整個人好像處於一種逍遙自在的狀態之中。”——全书最有共鸣之处。可惜此时的HK,我也起了离别的心,为了那种孜孜以求的逍遥自在。
一代學人的風骨
钱穆先生曾号召余英时回香港从学于己,但他终于没有回去,究竟在哈佛享受的学术资源是如此丰富浩大,给人的开拓是无可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