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苦雨之地的封面

苦雨之地

吴明益

出版时间

2019-01-03

ISBN

9789869689274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忽略了内心的声音。而《苦雨之地》通过细腻的笔触,带领我们走进一个个充满哲理的故事,让我们在阅读中反思自我,感悟生命。
作者简介
吴明益,东华大学华文文学系教授,多才多艺,涉猎写作、绘画、摄影等领域。著有散文集、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及论文系列,曾获多项文学奖项,包括《中国时报》年度好书、《Time Out Beijing》百年最佳中文小说等。其作品风格独特,深受读者喜爱,版权已售出十多个国家。
推荐理由
《苦雨之地》通过多个中短篇故事,深入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个体内心的关系,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情感的复杂与深刻。这本书不仅描绘了不同角色在自然与文明碰撞中的精神成长与痛苦,还探讨了时间的意义和生命的本质。对于喜欢文学、哲学、生态学以及关注人生意义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佳作。
适合哪些人读
对文学、哲学、生态学感兴趣的读者
关注人生意义、希望了解自然与人类关系的人士
渴望在阅读中寻找心灵慰藉的读者。
书籍脑图
用户评论
「20190227」一個犀利的學者。研究蝴蝶、單車、繪畫、攝影,並且種田的溫柔作家。具體到本書,還算好讀,我基本上每天起床前讀一篇,大概花了八九個小時讀完。文字也美,意象也美,只是隱喻讓人不安。時間的、煙滅的、生命本質。這種折磨人的精神氣質,可能並不適合處於人生此刻的自己閱讀。20200502,今年回想去年讀過的書,卻第一反應是此書。
读的第三本吴明益,依旧那么好。《苦雨之地》绝不仅仅是自然书写,而是一个个精神或肉体上有创痛与缺失的人,矮小的蚯蚓女科学家,极度孤独却对鸟鸣声极具天赋的男孩,丧妻后去深山寻找云豹的中年律师……他们如何在对自然的迷恋与寻找中体认自我,探索那些本质性的,或生命中神秘不可解的东西,比如语言,比如情感,比如时间,比如丧失。用吴明益自己的话说,即探索人作为一种生物的精神演化。有的篇目呈现出科幻小说的透明质感,但总体风格是纯真神秘又忧伤,他说“我以为小说家的责任不在重建那些毁灭的,而是探讨毁灭作为一种生命的本质意义何在。”不过看版权页发现一个小彩蛋,封面绘图和设计竟然就是吴明益本人,难怪那么好看!
吳明益說:我自己在建構認同的過程中,並沒有敵視、仇視其他的認同,我也很希望台灣走上這條路。因為唯有彼此尊重彼此的認同,最後這些文化才有接納彼此良善、美好文化的可能性,否則很可能因為民族認同的問題,會摧毀其他一切情感上,或者文化上的可能性,這是最悲哀的狀態
万物生降于哀戚,但非死灰
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读完,在《冰盾之森》的末尾生出的一点对虚构和语言的惊叹,在《云在两千米》那个意味不明的云豹梦里滑到谷底……搜集和架构材料能力是很重要,可还是会觉得对生活逻辑的感受与理解能力更可贵。想看到虚构的更远的世界,而不仅仅是陌生化了又渐渐裸露的岛。(我觉得是我期望太高了,认为他应该是在语言逻辑情感架构上都不会犯错的小说家……
很新穎的感覺
目前来看,是今年读过的top之一
人类的身体里有大海,“死亡与美丽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在彼处并存”。
第二个故事太美了……
读到中期才发现原来是生态文学,妙。短篇故事集实际上也是长篇故事,「两两相关,彼处的峰峦是此间的海沟。」看过几本英美生态文学,总觉得是人与自然的争斗,吴明益笔下则用科幻和神话体现了人与自然可能的交媾。羡慕文本里随性自如的文字,有原住民语言,台语,英语,日语,德语,完全自然地杂糅在一起,以及其中的比喻都是意想不到的、新颖的意象。想成为风,想成为杉木,想成为鹰,想成为云豹,想重新学会自己的语言。“那暴风的语言开始把他们从陆地携带在身上,仅存有泥土和花香味的记忆吹走了。那似乎在说:我来,我劫掠,我审判…昨日已逝,明天未必会来。”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