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究竟有沒有創造出文化?這個問題似乎永遠處於無休止的爭辯之中。本書以千錘百煉的樣板戲為中心,追溯文化大革命的文化,探討文化革命的最新形式。作者將樣板戲理解為中國傳統的「聲詩」在20世紀文化革命中的演化,並將近代京劇革命視為從「禮樂革命」向「革命禮樂」的過渡。從廣闊的歷史縱深出發,綜合文本與舞台表現,及各種衍生形式,透過具體人物的生平軌跡和藝術道路,鉤稽、描述和探究樣板戲的內容與形式及其演變。
在文革政治被徹底否定之際,「革命禮樂」未能改造世界,但樣板戲的聲調腔詞卻依然回蕩在五湖四海、舞台上下……
作者簡介
張晴灩
女,浙江杭州人。
戲劇戲曲學碩士(外國戲劇方向),媒體藝術碩士(紀錄片方向),中國語言文學博士(現當代文學方向)。
論文發表:〈舞台上的法國大革命〉、〈平民/貴族:《大將軍寇流蘭》的演出〉、〈新舊更迭中的聲辭關係〉、〈「觀演」的誕生〉、〈《摩西五經》裡的婦女〉等,見於《文藝理論與批評》、《戲劇》、《讀書》、《現代中文學刊》等。
劇本翻譯:〔英〕J‧沃滕著《人贓俱獲》(Joe Orton. Loot)、〔俄〕亞歷山大‧加林著《選美大賽》(Alexander Galin. The Competition)、〔德〕海納‧米勒著《哈姆雷特機器》(Heiner Müller. The Hamletmach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