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國與日本的封面

中國與日本

傅高義

出版时间

2019-11-01

ISBN

9789882371170

评分

★★★★★
书籍介绍

中國和日本在文化和政治上的密切連結可追溯至一千五百年前,但如今兩國關係緊張而危險。日本對中國不斷增強的軍事實力深感焦慮,而二戰時日軍暴行給中國留下的創傷至今未癒。近年來對對方國家抱有好感的中日國民比例尚不及10%,他們都認為對方應以更開放的態度正視歷史,否則兩國關係難以改善。

本書以七世紀推古天皇派出遣隋使開篇,述至改革開放前後中國向日本借鑑發展市場經濟的經驗,考察了中日關係史上的多個重要轉捩點,包括朝貢貿易、甲午戰爭、殖民滿洲、中日戰爭、日本對華經濟援助、近年來中日關係的惡化等等。縱觀中日交往的歷史,在最初一千多年,中國憑藉廣博的文明和豐富的資源佔據上風。但到十九世紀,日本成功實現近代化改革,並在甲午戰爭中擊敗中國,從而扭轉局勢,後來居上。近四十年來,雖然各界人士推動貿易往來和觀光交流的努力不斷,二戰創傷之巨仍使兩國合作困難重重。

傅高義認為,如今作為世界第二、第三經濟體的中日兩國間充滿敵意的緊張關係並非兩國關係中的歷史常態。他以歷史社會學的視角,指出中日一千五百年的交流史中更多的是欣賞對方、向對方學習、大海無波、和平共存的歷史場景。

傅高義強調日本應為戰爭中的侵略行為鄭重道歉,同時也力勸中國將日本視為亞洲地區潛在的重要合作夥伴。為了世界秩序的穩定,這兩個大國必須從環境保護、災難管理、全球經濟及科學研究等領域的共同利益出發,重塑彼此間的關係。

目录
中文版序
譯者序
前言
第1章 日本學習中國,600–838
第2章 未帶來文明轉型的中日貿易,838–1862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中国和日本没有进化成英国和欧洲大陆的关系,是一个历史谜题。
可能是学社会学的吧,历史的陈述总感觉不够体系性; 多线叙事的即视感 。 串了一遍外人视角下的中日大事件,很多时候我们认为重要的历史事件,更多的是我们自己赋予的意义
“交流”有些牵强,副标题Facing History直译更准确。第三者的视角胜在客观,殊少创见。关注点在贸易、外交和战争,几乎没涉及文化艺术。
这本书不能完全用历史学的标准来衡量,它更像是一本格局宏阔、资料丰富的政治咨询报告。书里的绝大多数论断都和我自己的感知是吻合的。中国需要思考自己如何成为一种新的领导力量,而日本一定会在继续绑定美国的前提下,成为一种制衡力量。日本应该庆幸于一个中产阶级中国所提供的市场前景,中国则应该庆幸有日本这样的微缩社会试验场。傅有很多观察值得深入,尤其他提到,凡尔赛之后的华盛顿,是试图修复中日关系的;孙中山联俄以后,在日本激起的反响很复杂,很多日本人认为孙中山背叛了亚细亚主义,这是我之前从没想过的。傅是一位有深远抱负的学者,愿,安息。
读的电子版,应该是比较通俗的一本中日关系史.
客观,流畅是我对这本书所下之标签。也正是此两个优点,造成其深度不够之憾。作为了解中日关系的启蒙是极为推荐的
天朝的傲慢,愈到近代结尾,显然是过于乐观了…
史料的解读有失偏驳,有洗白侵略者的嫌疑。联合国常任理事,不是谁给钱多谁就能进的,日本身份和地位明显不足以匹配
傅老的绝笔最终还是留给了他倾注一生所关心的两个东亚巨人。1500年的邻国史漫长且复杂,中间杂糅了太多比事情本身更难以道清的感受和情绪。当焦点在后半部分对准中日战后史时,两国实力地位转向所带来的冲击、突破僵局后的憧憬和再度陷入困境中的迷茫都使亲历者无限唏嘘。全书快要结束时着重强调了2010年前后对于两国现代关系的重大意义,碰巧也是个人命运的转折之年。当迈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后,留给个体与国家唯一确定的,只有不确定性。怀念那个朝气蓬勃,伟人辈出的年代,个人和国家都应从中汲取力量,不断前行!
前面还好,后面越写越碎了,好像流水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