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回首香港七十年的封面

回首香港七十年

周永新

出版时间

2016-06-30

ISBN

9789888420018

评分

★★★★★
书籍介绍

「回顧香港經過的歲月,我想起香港電台拍攝的劇集《獅子山下》,其中主題曲講到港人走過的路,是歡笑多,還是唏噓多?二次大戰結束到現在的七十年裏,港人嘗過的艱苦日子數之不盡,但歡笑的時刻也是有的。……要明白港人的唏噓和歡笑,首先得回到港人當時所處的環境。在這書裏,我希望透過這個懷舊旅程,重新的把港人走過的路,如實的顯現在港人面前,雖然只是吉光片羽,個人的感受也難有什麼微言大義,但只要是港人的真實故事,箇中必有你和我的苦與樂。」

——周永新

周教授特為香港人而寫的三部曲——《真實的貧窮面貌》、《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和價值觀》、《回首香港七十年》,有如上了一課戰後香港社會發展史。周教授深切感到,港人今天的苦惱,追根究底,還是我們不知香港的前路往哪裏走:我們讚許香港原有的制度,認為這個制度造就了今天香港的成就,但同一時間,我們故步自封,不變的制度將會令香港沉淪下去。但一旦明白我們過去走過的路,我們就會知道,什麼才能使我們開創未來。

周永新,自1991年開始,出任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至2013年中退休。

周教授研究範圍包括貧窮、社會保障、老人照顧、家庭政策。著作主要討論香港的福利政策,亦經常在報刊發表文章評論時事。

周教授參與的公職有多項,廣涉福利、青年、人口、醫療和房屋等措施的規劃。

著作包括:

《香港社會福利的發展與政策》(1980)

《富裕城市中的貧窮──香港貧窮現象剖析》(1982)

《香港社會福利縱橫談》(1982)

《香港社會福利政策評析》(1984)

《養老.敬老.愛老──香港安老政策述評》(1986)

《香港人香港事》(1987)

《社會福利的觀念和制度》(1990、1995)

《目睹香港四十年》(1990)

《政治.民生.福利》(1991)

《社會福利12講》(1993)

《社會工作學新論》(主編)(1994、2013)

《社會保障和福利爭議...

(展开全部)

用户评论
不知道周教授这些语重心长甚至有点痛彻心扉的肺腑之言,在当今香港这个撕裂的社会中,还有几个人能听得进去呢?一味地用“左胶”、“大中华胶”这样的情绪化表达来给一些理性务实的观点贴标签,毕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呀。。
周教授的个人经历,增加了我对香港历史和社会的认识。对于香港最近70年的历史来说,最重要的转折点一个是1967的暴动,一个是1984的联合声明。六七暴动让港英政府改变对香港的治理方式,香港的发展逐渐走向正轨,终于在七十年代迎来黄金时代。而1984年的中英联合声明让香港人突然感到前途未卜,并在随后十来年掀起了移民潮。2003年的非典是另一个重要的时点,那一年香港经济走向萧条,特区政府向中央政府求救,中央开放了自由行。从此内地游客多了起来。而所谓中港矛盾在内地游客增多、香港“双非”婴儿潮出现、水客横行之后渐渐产生,并慢慢升级。综观香港发展,1945年到1960年代的二三百万内地移民,和七八十年代以来的一两百万内地移民一直是重要的参与者,他们也构成了香港社会不可忽视的主体。
總體很不錯,但感覺作者的部分觀點有些片面……
如今看来 尽是唏嘘
最后一部分的论述倾向性太明显
基本上就是作者拉家常,以一个个作者所见的个案串联起hk70年的历史,这导致整本书并不连贯,同时作者的分析解释力也有限。不过对之前对hk全无了解的人来说勉强也能起到扫盲的作用吧。
周教授以第一人称视角来描述香港战后七十年的发展史,和吕大乐教授的《唔该埋单》有异曲同工之妙,笔下的内容覆盖面更广也更为深入,相比于那些香港社会发展史的简单浅显入门书,像徐天成的《我们香港这些年》之流,高出了起码十个等级。然而书中论述尽管理性温和,却流于平淡,对于香港社会目前的尖锐矛盾和社会焦虑,着墨较少,在解释力和影响力方面也难以对社会起到太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