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東方堡壘的封面

東方堡壘

鄺智文

出版时间

2018-09-28

ISBN

9789888513666

评分

★★★★★
书籍介绍

香港除了是知名的貿易港,也是英國的「東方堡壘」。許多人把這個殖民地與直布羅托和馬耳他相提並論,它是大英帝國戰略中關鍵卻又脆弱的環節,在紛亂的歲月接二連三受到敵人威脅。

本書檢視香港在大英帝國防衛體系中不斷發展的角色,來自俄國、法國、美國、德國、日本和其他國家此起彼伏的挑戰,以及二次大戰前一段時間的防務準備。書中有一章論述1941年日本侵略這個殖民地時爆發的香港戰役,為這場戰事提供新的解讀。其餘各章探索香港在冷戰時期迭經變化的戰略角色,以及軍事實力的逐漸減弱。本書不但集中於政策和事件,還探討香港駐軍的日常生活,軍方和文人政府之間的鬥爭,以及武裝部隊和平民之間的關係。

這是首個有關香港防衛的全面研究,涵蓋殖民時代初期至1970年英國結束在蘇伊士運河以東地區的軍事利益,書中採用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檔案的原創研究,包括英文、日文和中文資源。書中並附有多幅詳細地圖,供歷史學者和軍事愛好者研究。

鄺智文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主修歷史),英國劍橋大學亞洲及中東研究學院博士。現為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研究助理教授。研究興趣為近代東亞史、軍事史。曾於Modern Asian Studies、Journal of Military History、《國史館刊》等中英文學術雜誌發表論文,並撰有專著《孤獨前哨:太平洋戰爭中的香港戰役》(合著)、《老兵不死:香港華籍英兵(1857-1997)》、《重光之路:日據香港與太平洋戰爭》、《民國乎?軍國乎?──第二次中日戰爭前的民國知識軍人、軍學與軍事變革,1914-1937》、Eastern Fortress: A Military History of Hong Kong , 1840-1970、War and Geopolitics in Interwar Manchuria等。

蔡耀倫

中學教師及軍事愛好者。香...

(展开全部)

用户评论
一本香港軍事史的通史書籍。基本上就英國對港政策、防務以及不同階段的軍事狀況作了清晰的解釋。意想不到的是美、俄均曾擬定攻港計劃。要是發生了甚麼偶然事件,說不定真的會有俄屬香港或美屬香港。 比較可惜的是兩位作者甚少使用軍事理論總結香港的戰略地位。在海陸空軍的軍事理論中,其實有不少標準可用來釐定一個城市有多少戰略價值。然而通篇讀畢,兩位作者最多只提及香港地理位置特殊,卻沒有解釋有多特殊,更沒有提到香港的戰略價值在歷次戰爭中如何表現或如何彰顯。香港軍事史尚有很多深挖空間。
軍事這東西,是不斷地構建“假想敵”或創造“敵人”,俄﹑法﹑美﹑中﹑日,都相繼成了英帝國合資格的對手,英帝國的遠東軍事佈局均是針對他們展開的。如《進撃的巨人》借故事角色道出:“人是無法舍棄暴力的”,仍至有人說人類幾千年的歷史都是圍繞著戰爭與性,也是不無道理的。
本书在立论上并无太大野心,大致列举说明香港在军事上的变迁,特别是在英帝国体系内防务地位的变迁,同时探讨一些经典与时新问题;所有沉闷无聊的官僚式防务报告和政策变动似乎都是在为了太平洋战争的狂风暴雨做预先准备。 面对香港这个在帝国体系中作为重要程度和可防守性不如新加坡的“前哨”(outpost),英国陆海空三军之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意见,英国最终选择了设防但并不打算在全面开战前投入太多资源的策略,各国乃至一国内部之间的张力被作者清楚明白地展现出来。 在描写香港战役这一全书实际上的高潮时作者的专业性与考据能力令人惊叹,但大量的生僻地名、人名使得读者需要地图或者额外讲解来弄明白相关文段的含义。
20230114,内容非常充实的一本近现代香港军事史,其中有大量史料和对香港不同时期布防的阐述,反映了英国国内政府部门、军种之间和国际(中英日美)的博弈,对1941年的战斗过程也写的很细致——相比之下其他部分又似乎过于粗略,全书的篇幅分布不太均匀。香港防务的问题有两个核心点:1、并不是伦敦的重视和投入不够,而是从一开始香港就是因英国制海权在远东出现的一个前哨/堡垒,这就注定她的防务必须与整个远东战略部署相联系,一旦远东出现英国制海权衰落的情况,那香港就势必陷入孤立不可守的境地(同理即便驻港部队规模有限也无人对香港防务担心,因其依靠的是PLA的全国防务体系);2、虽然作为前哨和贸易港口香港的地形极具优势,但从军事来看则始终伴随着海防与陆防的两相矛盾,这一点藉由1的英国制海权问题而进一步暴露
去年看的 有点忘记了